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不满(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中北面的五丈原,数万兵士民夫正在利用各种机械平整山地,拓宽去汉中的道路。

虽然这可能要花费两年以上的时间,但对他们来说,却并不是个不可接受的选择,毕竟修路只是劳累一些,相比于上阵打仗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安全多了。

如今随着平定天下压力的变小,晋军也渐渐开始尝试转型,从原来的战时体制,慢慢向着半职业方向改变,即兵士在作战的同时,还兼顾建设任务。

晋军兵士除了作战技能之外,对于铺路架桥,耕种开荒,挖矿勘测都接受了相关培训,这种只存在于后世的模式,如今整备拿来用在这支即将终结乱世的队伍上。

要说这个时代相似的例子,屯田制便是一个,但真正走在前面的,还是凉州的边军制度。

这几百年来,凉州因为不被中央重视,所以凉州边民饱受匈奴羌人等外族侵扰,于是凉州边民在一边放牧耕作的同时,也被迫组织成一个个小团体来维护自身的安全。

凉州男子出去打仗御敌时,女子在村子里面习武防卫,人人会武,代代相传,习武之风日盛,最初凉州豪强兴起,拥有了足以动荡天下的能力。

等汉朝发现凉州豪强威胁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所以只能采取招揽和打压并举的措施,但最后汉朝的覆灭,凉州势力还是起到了推动新的关键作用。

彼时北地三州,凉州并州幽州都出猛将强兵,便是因为世代面临外敌,民风尚武,出来的兵士相比承平日久的地区招募的兵士战力更强,尤其是面对初次上阵的堪称降维打击,这也是张辽能用八百兵马冲垮江东十万大军的重要原因。

数百人尚且有如此威力,更不用说数百万人人习武的北地边民了,这也是历朝历代都是北打南的原因。

反过来说,北地固然能保卫边疆,但若是调转矛头,那就是中原王朝最为头痛的不安定因素。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如何安置边军,都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袁熙是知道藩镇势力的前车之鉴的,所以为了让现有的十数万晋军能够适应新时代,他便开始有目的地提前将军队转型。

先前袁熙打压凉州豪强便是为此,他对普通的凉州边民没有什么偏见,也知道他们习武自保是被迫为之,朝廷保护不了百姓,让其被迫自己求生,那就是朝廷失责。

所以袁熙一方面采用外交手段,安抚凉州周围的势力,同时和鲜卑羌人谈判,一方面采用武力和分化策略,打压心怀不轨的异族,从而保证边境长治久安,最终目的,还是保证将来百姓能够有一颗安定的生存环境。

如今的问题,便是军队的改制转型,魏国如今只剩益州和半个荆州,晋国已经没有必要维原先的军队数量,所以袁熙授意诸葛亮,将攻入益州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平稳过渡的改进尝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