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眼镜片的革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家工厂,到了八十年代末也就彻底停产了。然后就是丹凤的几个乡镇,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磨镜片的私人作坊。这些作坊,随着丹凤眼镜市场生意的越来越火,也开始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而说到丹凤眼镜市场的建立,就不得不提创建这个市场的八位浙省人。原本丹凤并没有眼镜市场,眼镜产业也仅限于社办的几家镜片厂。做的也是一些,老式的镜架和玻璃片。
那时候企业都是统购统销,自然没有市场这么一说。而这八个人则是浙省海边的渔民,因为实在吃不饱饭,也就一路从浙省挑着担子走过来的。
丹凤,自古都是处于富庶之地。八十年代初,经济总量更是在全国县域经济里名列前茅。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小上海的称号。至于后来的首富县坤山,八十年代初连跟丹凤提鞋都不配。
这八个人来到丹凤后,发现这里是一个好地方,也就落下脚来。开始在火车站边上的围墙底下,摆摊卖眼镜。他们从丹凤几个乡镇和浙省杜乔,进点货过来卖卖,居然发现生意很火。
随着生意的越来越好,也吸引了丹凤附近的几个城市的人过来摆摊。这下,还是在围墙底下做生意,就有点施展不开了。
于是很多眼镜市场的初代老板们,也就包下了附近的一家叫康乐的旅社。把那里作为据点,开始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做起来生意。
这下动静就闹得有点大了,工商所肯定要出来管理了。于是,工商所也就和很多老板一起投资,开办了丹凤最早的眼镜市场。
当时,人的眼光都是有局限性的。自然不会想到,眼镜市场能越开越大。于是也就很草率的在附近村上,找了一片空地开设了眼镜市场。
随着来眼镜市场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就分成了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群体。其中就有浙省稳州,赣省鹰谈,苏省太州和丹凤本地人。
随着这四个地方的人开始呼朋唤友,老的市场已经完全施展不开了。只能开始私搭乱建,和向村民家发展了。第一代的眼镜市场,不夸张的说能和港岛九龙寨有的一拼。
就这样的经营环境,消防,安全什么的肯定不达标。再加上那时候各地几场大火灾,也让眼镜市场成为省府点名批评的地点。就这种底子,改造肯定是没办法的。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异地重建,或者大面积拆迁建造新市场两条路。而在这个时候,划时代的树脂镜片,开始横空出世了。相比较又轻又耐冲击的树脂镜片,传统的玻璃镜片的诟病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玻璃片的特性决定的。玻璃片比树脂片重了很多,而且还容易破裂。生产工艺上,也是天壤之别。玻璃镜片是研磨产生的,主要的光度,屈光度等难以把握,也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