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1章 诸子百家发展简史(2/2)
好书推荐: 原神:胡桃震惊,光神竟在她身边
我的世界:占人师的摆烂人生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才不要修罗场
类人生物的HP生活
骑士系统:我能变成各种假面骑士
我在中世纪当骑士
对话千古,我长生的秘密被曝光了
诡异进化:我在异界开医院
御兽:教书御兽成就世界最强
回到1980从鸡架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3. 整合期(战国后期,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前221年)
- 背景:秦国崛起,统一趋势明显,思想逐渐向“实用治国”靠拢,各学派开始吸收融合其他思想。
- 代表学派与特点:
- 法家: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整合法、术、势,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适应中央集权需求,成为秦国治国指导思想。
- 杂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融合儒、法、道等思想,试图为统一后的帝国提供理论体系。
- 特点:思想从“争鸣”走向“整合”,实用主义倾向增强,为大一统王朝的思想治理铺垫。
4. 分化与存续期(秦汉时期,前221年以后)
- 背景:秦朝统一后“焚书坑儒”,汉初黄老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逐渐成为正统。
- 发展结果:
- 儒家:经董仲舒改造,融合阴阳五行等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贯穿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
- 道家:部分思想融入民间信仰(如道教),部分成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如魏晋玄学)。
- 法、墨等:法家思想融入儒家“外儒内法”的治理体系,墨家因不符合集权需求逐渐衰落,名家等思辨学派因缺乏现实载体淡出主流。
- 特点:多元思想被主流整合,儒家主导地位确立,其他学派或转型、或隐退,但其核心思想仍渗透于中国文化基因中。
诸子百家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变革紧密关联,既是乱世的思想反映,也为中国古代文明奠定了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