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奔走在有了童年回忆的路上(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一个周末到来的时候,梁博文回到了农村的家里。郑红秀提到好久没有回娘家了,于是梁博文和她一起去看郑仲德和陈桂芝——梁博文的外公和外婆。
梁博文居住的村庄距离郑仲德居住的村庄不远,公共汽车每天都会定时定点的通过每个村口,最多十几分钟的车辆来往时间交错,给山城相连的农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近几年,由于砂石公路经过了扩宽修筑,灰尘也越来越少了,即使偶尔风大也只是飞扬一阵,就会立马消失了。梁博文想到好久没走这条公路了,因此也打算借着这个机会,陪郑红秀走走。
她踩在已经不再有沙粒感的公路上,走着,偶尔会看到桑树墩上长出的成蓬地老桑叶,也可以看到把老桑树墩夹在中间的荆条树,它们成排地生长在公路旁,茂盛地荆条长得成簇成簇的。这些荆条树的叶片和槐叶一样大小,与普通的槐树的槐叶相比,叶片的颜色略浅,好像蒙了一层磨砂的白色。或许山村的道路再难免没有灰尘,也使得荆条树靠近马路的这侧的树叶都多多少少蒙上了些灰尘。但是看起来,更相似了艾草的颜色,却也有了一种晚秋月影下的叶片的模样。梁博文看着,想起了过去的事,话音轻慢地问着:“妈妈,路旁的荆条年年都会割到根部,怎么年年还都长得这么好呢?”自从发现了这种树木的用途和生长过程,就总觉得这种树条长得太快。郑红秀看了看荆条树,又看了看梁博文,微笑着说:“你想呀,村里的人每年都拣大的荆条割,那小的荆条长得还不快呀!一年下来,小的荆条长大了,就都成大荆条了。”想想梁博文最近几年很少走这段路,还有话想说,也没再说下去。梁博文又看了看没有了荆条的荆条树,寻思着说:“妈妈,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没有小时候看到的荆条长得茂盛。”想到那时的荆条树都笼在一起,好像一个大雪球。郑红秀说:“以前人们都是把枝条割下来,编成筐。时间久了,家家都有筐了。家家都有筐了,谁还买筐放家里呢!这些年,大条小条都割了,当柴火了吧!”仍就用和梁博文小时说话的语气说着话,回答着梁博文不知道问过多少次的这个问题。
其实,梁博文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好久没有走这条路了。不过,她还是并非出于本意的,去询问了这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本来也了然于心了,因为在农田分到户的那年,梁博文都开始记事了。她想到村里的大喇叭播报结束以后,跟着郑红秀来到了村里存粮的场院里,看着村长把社里的农具都分到了各家各户。从那时起,她才看到了新筐,扬麦子的木锨,称量粮食的木斗……也感到认识到了农家生活用的日常用品,有了频繁地出现。
郑红秀听到梁博文这样问,回过了话以后,又对梁博文说:“我们不像你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也没你们这些孩子有福气。那时,我们能认识几个字,能上过三年级,也就不错了。”想想能读起书,或者能读到高中,就是他们年轻时接受的最好的教育了。梁博文听着,想着:“妈妈能这样和我说说话,应该是最好的一件事情了。”因为她不在家,郑红秀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每天还都像上足了弦的钟表。梁博文每次回到家里,邻居的感言总会在她耳旁源源不绝。她的心里总在想:“或许不是一样的生活,所以他们有的生活方式和方法,就会有些参差不齐的差别吧!”某些事情由着话语的出现,也牵引着她,让她想到了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她只要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眼前了,也只能默默地浅笑着,并没有言语可以去应对,而且脑里还会变得空荡荡的。但是,当这些可以触动她身心的事情有了一时过后,似乎立马会忘记的那部分事情,却又一切清楚地出现在了心里。
梁博文想着过往的事情,在又开始听郑红秀说话的时候,心情也如同锅里炒的豆子。大家或许都知道,当锅的热度到达了一定温度的时候,众多地豆子就会蹦来蹦去。有的豆子,还会蹦到不应该出的范围。她的记忆开始泛滥成灾一般,就像是蹦出了锅外的豆子。即使很多事情独自地出现,也会抽出很多开端,也还是会觉得像是颗颗豆子,而且是早跳出锅的,已经滚得满处都是的部分。她把好多事情想来想去,最后觉得锅里的和蹦出锅的,也还都是炒锅里的豆子。她浅笑着看着路旁的田地,幽幽地叹着:“锅里是一个地方,脑袋是一个地方,可是脑袋也像锅,不得不装载应该装载的这些经过呀!”她走着,看到路旁已经收割完的玉米田,正有绿色地小麦苗从地里长出来。
此时,割剩在边角田里的玉米秸根还像道道拢席,辛勤地农民们正在清理那些凸出在了田地上的玉米秸根。他们无法直接从田里拔起它们,还都借助着镢头和铁锄,不仅为了清除残留的玉米秸根,还得把挖出了根的凹的田地挖松,再整平。梁博文看着,想到来年的暑假到了的时候,不管大田小田里都能看到长势很好的金黄的沉甸甸地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