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国重器铁甲舰(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宋庆历七年,民间蓬勃发展。
不仅是经济、军事和教育,文化上也相当繁荣。
自从朝廷允许民间办报以后,两浙路的报社就如雨后春笋般冒。
虽然新闻类受到朝廷监督,但报纸本就多样化,各种小报、杂报、新闻报层出不穷,给大宋百姓带来丰富的娱乐文化。
此刻两浙路转运副使柳永坐在轿子里,向着码头的方向而去。
柳永是去年二月从信州知州的岗位上调任,与另外一名转运副使任茂成搭档一起担任两浙路转运使杜杞的副手。
以前大宋官制,一路有四司,分别为帅司安抚使、漕司转运使、仓司常平使、宪司提刑官。
这四个职务分别对应了军事和民政,钱粮征运与转运,仓库跟钱粮茶盐专卖,以及邢狱诉讼的事情。
但由于经略安抚使的权力过大,执掌了一路的军事民政大权,因此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有边路才设经略安抚使。
内地各路通常只有三司,平日里政务也都是转运使在主管。
大宋经过官场改制之后,算是把原本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给坐实,正式将各路民政大权交由转运使管理,所以如今转运使可以说是一路最高长官。
而且为了细化权力,一名转运使往往要配备好几名转运副使,各有各的分管,以此协助转运使完成日常工作。
比如任茂成就是兼管治安、规划的副使,柳永则是分管交通、港口、民政等事务。
今年三月份,两浙路发生地主闹事的事情。
朝廷派出财政部尚书夏竦亲自过来坐镇,由转运使杜杞以及常平使、提邢官等人配合协助下,将此事给平定。
柳永虽然不是主要参与平定官员,但事后也走遍两浙路,亲自调研各地农村,了解百姓的基本信息和情况,写了一份报告送去政制院,受到了赵骏的赞赏。
因而此时他在两浙路官府的地位,已经是仅次于杜杞和任茂成,排名第三的政务官员。
眼下已经是十月份,正是初冬时节,江浙地区却并不算寒冷,温度适宜,杭州城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城外如汴梁一般,兴起高楼大厦。
去年由杜杞牵头,与负责商贸经济的另外一名转运副使,亲自前往武安钢铁厂,请到了一名武安钢铁厂的副厂长来两浙路。
此人带了一批员工过来,在湖州一带,成立了两浙路钢铁厂。之后又陆陆续续,建立了国营水泥厂、砖厂。
因而如今的杭州城,也跟上了现代化的步伐,四处大兴土木,修筑厂房,各种水泥厂、砖厂等小型工厂拔地而起,其余纺织厂、加工厂也在不断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