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徽宗为高俅铺路开道(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上要跟我们论道?两人又是一愣。皇上信奉道教,他们都知道,可是要跟他们论道,两人论不来呀。杨光华嘛,对道教还是有研究的,也有所体会,最初,就是因为徽宗信奉道教,才开始研究的。若不研究,怎么跟皇上保持高度一致?高俅他没有那个文化水啊,他怎么能懂啊?怎么能跟皇上论道呢?所以就傻乎乎的看着徽宗说:“皇上,您要跟我们论道, 我们不信道啊。”

杨光华赶忙纠正说,“怎么能不信道呢?皇上信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高俅立即说,“哎,对对对,皇上信什么咱就信什么。”

徽宗用一种十分惬意、又透着顽皮的眼神,看着高俅说:“你这个球球啊,你简直就是一个实心的球球,朕是让你们信道吗?朕要跟你们论做人之道,做事之道,快乐之道,舒服之道,知道不知道?”

高俅两手又一拍,右脚往地上一跺,说道:“哎哟,我的皇上哎,你用你那么聪明的神脑门耍俺嘛,俺哪能跟上你那头脑?明白了,皇上您就说吧。”

接下来,徽宗就先回忆起了他们在王府时期,一些生活的点滴和娱乐片段,这让杨光华大开眼界。他从他们两个本真的表情、语气和话语当中,真切感受到了他们两人的纯真情谊,了解到了徽宗当年的一些片段。他也明白了,这个娱乐皇帝,这个玩乐皇帝,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来要让这个皇帝玩起来,乐起来,进而达到玩不治国、乐不理政的境界并不难,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应该让他唱大戏了。

这一整个上午,徽宗一直都在跟他们论“道”,徽宗说是跟杨光华和高球两人论道,其实是跟高俅一人论道。他们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畅享美好的未来前景。说的津津有味,意兴盎然,兴高采烈,满心欢喜。

杨光华其实是当了灯泡、当了陪衬、当了配角。但杨光华觉得这个灯泡,当的值啊。他掌握了那么多的情况,了解了徽宗,也了解了高俅,了解了他们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谊。他们一直聊到中午下班,杨戬进来说要吃饭了,徽宗才拍着高俅的后背说:“球球,今天中午啊,你就跟着我。从你回来那天,我给你搞了那次接风宴,再也没在一块吃过饭,我还想看看你那张嘴,是不是还吧唧吧唧吧唧?”

高俅笑了笑,说:“可要让皇上失望了。俺在西北大营的时候就改掉了,你再也见不到俺吧唧吧唧瞎吧唧了。”

这话说得四个人全都笑了起来。

下午,徽宗突然决定不读书了,要杨光华和他一起到御书房。杨光华不知道徽宗要做什么。就让杨戬给皇上泡上了他最喜欢喝的金骏眉。还没来得及端茶杯呢,徽宗就开口说话了,似乎有点迫不及待,问:“光华,上一次给高俅定的是几品?”

杨光华脑子好使啊,不论什么事,可以说是过目过耳都不忘,所以他张口就来:“皇上,定的是正四品。”

徽宗点了点头,依然没有坐下,说:“今天下午呢,我不读书,把你叫到这里来,就是想跟你专门商量一件大事,一件涉及到江山社稷、国家命运的大事;也商量一下球球的事。上午我跟他论道这一上午啊,没有白论,我发现这个球球啊,进步很大,变化也很大,他有思想有头脑了。你看哈,他懂军事,懂打仗,他还懂军队管理,有这么多优势条件,这就解决了我一直想办的一个事,想解决的一个问题。”

杨光华看着徽宗自问自答地说着,已经大体猜到徽宗要做什么事了。

徽宗向杨光华抛出一个问题:“你说,一个王朝,江山要能牢固、国家要能稳定、百姓要能平安幸福,最重要的靠什么?”

这对杨光华来说,答案易如反掌张口即来。但坐在对面、提出问题的是徽宗皇帝,是尊严感越来越强、帝王意识越来越强的徽宗帝。杨光华此时的内心独白:你,杨光华,是眼前这个人的臣子,你不可以比他高明,更不可以比他强大;即便你确实比他高明、强大,你也只能示弱,并且是心甘情愿、不露丝毫痕迹的示弱。于是,杨光华回道:“我就知道是人和财,抓好这两项,就是治国的万能高手。”

徽宗摇了摇手,说,“不不不,这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最关键的。”

杨光华故意傻呵呵地一笑,是那种不好意的笑,尴尬的笑:“臣才疏学浅,学问达不到皇上要求,深感惭愧。请皇上责罚。”

“哎,人生在世,有不懂的不会的知识和事情,实属正常嘛。世上哪有无所不懂、无所不会的全才?即便被称之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不还有看人不准、也打败仗的时候吗?其实,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国防、军事。治国入手三大项:国防、人事加钱财嘛。”

杨光华带着十分谦恭、十分倾慕、十分崇敬的神情,满脸上写着求知若渴的字样,两眼睁得又大又圆,直直地盯着徽宗。

杨光华的这种表情让徽宗很是过瘾,也很是舒爽。徽宗找到了帝王的至尊感,皇上俯视天下的至上感。对杨光华的这种状态很是满意,也非常欣慰。他接着说:“咱们大宋朝的国防算得上强大。可是呢,问题也不少啊。有些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产生的,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有的是人为搞出来的。这些问题要是不解决,不痛下决心解决,国防慢慢就成了豆腐渣,国防完了,国家还能好了?不灭亡才怪哩。所以,我就想,承担咱大宋国防重任的军事军队,得改革,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