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要在皇宫里赶大集(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向皇上敬献祥瑞,犹如一场运动,从宣和元年秋冬起,一直持续到宣和二年的盛春时节,一则因为收到的五花八门的祥瑞已经确实不少,数量、品种不亚于征集万宝时的规模。二则因为徽宗遭遇了假冒蟾蜍、天神降临两桩轰动朝野的欺君大案,令徽宗十分不爽甚至恼火,因而对祥瑞之事,兴趣渐渐的淡了下去。
没人来献祥瑞了,徽宗理当有时间和精力处理朝政的事了,可他在征集祥瑞期间,精力和兴趣全在收集祥瑞、观赏祥瑞、品评祥瑞上,少有时间和精力过问朝政的事,依然是由杨光华和蔡京全权处理。
本来,徽宗听了皇后和梁师成的建议,把理政方式做了些调整,当时也想着自己要问政理政,不能把大权都交到杨光华和蔡京的手上,不然真的会出现梁师成说的那种情况,等积重难返了,大麻烦就会不可避免。可他反复的考虑,反复的掂量,觉得杨光华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危害自己的,如果他有这样的心思或者这样的目的,那这二十年的时间,他不早就做了吗?
蔡京呢,虽然他能贪,可是他从来没有过要争夺自己的皇权的苗头,也没有要颠覆大宋江山的征兆,或者要推翻自己统治的迹象。就算他能贪,可无论他贪再多,只要我皇上一句话,把他的家一抄,最终不还是我皇上的,还是国家的?他就是撑死,能吃多少用多少?
徽宗又想,这朝政的事,你要干,要真心料理,就是不吃不睡连轴转,年年月月天天摽着干,也忙不尽干不完。自己眼瞅着身边的杨光华不就是这样的?若真的那样,自己这个皇上当着还有什么意思?人活着到底为什么呀?当年的王诜,后来的蔡攸,都说的很通透啊。尽管自己是皇上,尽管那么多人喊自己万岁,祝自己万寿无疆,可自己也清楚,谁能真的活万岁?从秦始皇到自己,包括大唐的李世民那么圣明的皇上,都去找长生不老药,可有谁真的找到过、谁又能长生不老呢?人呐,不管你是帝王还是平民,也不管你多么富有,地位多么崇高,活到一定年岁都是要死的。太祖那么伟大,神宗那么圣明,不是一个只活了四十九岁,一个活了才不到三十七岁吗?再说,即便能长生不老,若天天忙忙碌碌拼死拼活,却不能享受幸福、没有丝毫乐趣,又有什么意思?回望自己二十年的皇上生涯,活得算是通透了点,也算是有滋有味。在这种通透活着、有滋有味的皇上岁月里,江山不是铁打般结实,皇位不是一样稳固?
想来想去,徽宗还是觉得应该在能玩能乐能享受的时候,该玩乐就玩乐,能享受则尽可能享受。不然,过了这个村,还有这个店吗?等到自己像哲宗后来那样,躺在那个小床上,动都不能动,吃喝都全靠别人伺候的时候,哪怕就是才二十四五岁,就去了那边,到那时,后悔都没有机会。
如此想来,他便决定,坚持自己选定的路,继续自己二十年来走过的路。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怎么做,不必说在嘴上,只需要按自己想的,慢慢做就是了,他已经不是刚刚执政时期的青年皇帝了,也不是那个稚嫩的,遇到什么事就惶惶不安、手足无措,心乱如麻的幼稚皇帝了,他现在不但成熟老练了,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老成练达、心思缜密、目光深邃、手腕老辣、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坚决的帝王。尽管自己常常表现出文艺范儿青年的热血激情、那种常常爱激动、喜怒哀乐表露无遗的大玩童心态,但他自己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妥。自然,他的这些行为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除了杨光华最清楚,其他人是看不到、也不了解的。蔡京作为宰相,也只了解他的一些特点,比如喜欢玩乐、喜欢浮华、喜欢热闹、喜欢被吹捧、被歌颂、被夸赞、被奉承等,而至于内在的东西,蔡京了解的并不多。
自从王采被处极刑之后,徽宗不再打听和过问祥瑞的事,甚至有关于祥瑞的奏报,或者蔡京等人来汇报此类事的时候,徽宗眼皮都不抬,只是说,“朕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
由此杨光华知道,徽宗对祥瑞的热情已经消退。但杨光华也知道,过一段时间,徽宗必定要在日常性文学艺术活动及玩乐的基础上,做一件大事,掀起一个大的波澜,以期得到心理和感官的刺激和满足。所以杨光华就静静的观察着,细心地研究着。
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徽宗一上班就在办公大厅自己的龙椅上坐着,有时画画,有时写书法,有时又会拿过小书架上他所喜欢的北魏曹植的《洛神赋》、五代李煜的诗词、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本朝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名家的词,有时默读,有时小声朗诵;再不就是到休息室里,把摆放在博古架上的固鼎古器皿或者玉石摆件,拿出一件两件把玩一番。总之这半个多月,徽宗就是围着这些东西打转,而对于杨光华提交给他的奏章、奏书,还有蔡京送来的文件材料,却一律不看,而是全让杨光华阅看并处理,并对杨光华说:“你代朕处理吧。朕没有时间搞这些啰嗦事儿,费心劳神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