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这是空城计(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赫连铁雄那威严如山、充满决断的声音中,一队精锐士兵在他的命令下整装待发。他严肃地指向其中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眼神坚毅且不容置疑,“你率部进去,务必小心谨慎,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撤回,不得延误!”这句沉甸甸的话语犹如千钧之重,压在那位将领心头。
被点名的将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深知此行的凶险,硬着头皮回应:“大帅……这……此举恐怕过于冒险了……”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与犹豫。
然而,赫连铁雄脸色瞬时阴沉下来,目光如炬,冷冽地质问道:“你是害怕了吗?”话语中的寒意让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几分。
面对赫连铁雄的质问,那将领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紧咬牙关,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喝道:“众兄弟,随我来,誓死完成使命!”他的话语虽带有一丝恐慌,但更多的是忠诚与决心。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城门口之际,一股不祥的预感再次袭上将领的心头,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目光如炬,定睛凝视那扇原本应该戒备森严的城门,却只见其空荡荡、寂寥无声,连一个守卫的影子都没有,只见城门空荡荡无一人把守,周围更是静谧得令人窒息。
周围的空气更是静得可怕,那是一种能让人听见自己心跳声的死寂,他心中顿时警铃大作,强忍住内心的惊惧,毅然下令:“我们返回!”
他迅速回到赫连铁雄面前,低头禀报:“大帅,我们在城门前发现了异常情况,城门竟然无人防守,城内也是悄无声息,不见半个人影。”他的话音刚落,面色已经白得如同纸张一般。
赫连铁雄闻听此言,面容陡然一凛,厉声怒斥:“混账东西!我让你去侦查敌情,你却如此敷衍了事,草率行事,岂不是把本帅的命令当作儿戏。”话音未落,他已是一脚将那将领踢翻在地。
那将领硬生生承受这一脚,额头上冷汗涔涔直流,疼痛之余更感羞愧难当,他连连叩首于地,声音颤抖却又坚定:“末将对天发誓,万万不敢有丝毫欺瞒大帅之意,所见皆是真实情况!”
赫连铁雄眼中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环顾四周,想要寻找一个愿意接替任务的人,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将领们此刻纷纷低垂着头颅,面露畏缩之色,刻意避开他的犀利眼神。这一幕更加激起了他的愤怒与失望,他愤慨至极,怒吼一声:“你们这群懦夫,废物!”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震人心魄。
他握紧拳头,内心挣扎良久,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他知道,这次的异常情况可能是敌人设下的陷阱,若是盲目攻城,万一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狠狠地吐出一个字:“撤!”此刻的赫连铁雄,虽然气得浑身颤抖,却也显示出了他对麾下将士生命的尊重和对战场局势的精准把握。
隐藏在暗影之中,郑才邺压低声音,仿佛怕惊动空气中潜伏的危机,他疑惑地问道:“敌军怎么突然间退却了?”他的目光紧接着转向了王坚。
王坚沉思片刻,眉宇间的沟壑深深刻画出战争的沧桑与谋略。他缓缓启齿道:“以我之见,敌军或许是因为长期对城池猛烈进攻,却始终无法破城,此刻我们大开城门,敌军恐怕误以为是诱敌深入的陷阱,生怕陷入我方精心布设的埋伏之中,故而选择了暂时撤退。”
听到这样的分析,郑才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内心的疑云逐渐散去,对王坚的判断表示赞同。毕竟,在战场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往往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灯火辉煌的大殿内,朱振业皇帝心绪不宁,像一头困兽般在空旷的大厅里来回踱步。他心中五味杂陈,悔恨交织,因为正是他刚刚批准了那个大胆且充满风险的计划——打开城门,引诱敌军入城,企图来一个反戈一击。
此时此刻,皇宫中聚集了大部分朝中重臣,他们面色凝重,各怀心思。而在他们中间,威严庄重的太后赫然在座,她是江大人极力邀请而来,意图借助她的影响力,劝说朱振业改变心意,放弃这个冒险的决策。然而,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赌博,已然开局,一切似乎都变得难以逆转。
一人如同疾风般飞奔至巍峨壮丽的大殿门前,带着紧张而急迫的气息高呼:“报——!”这一声尖锐的通报瞬间打破了大殿内的沉寂,使得原本肃穆庄重的气氛陡然变得剑拔弩张。
朱振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焦急与期待。在那急切的一刹那,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情况如何?敌军是否已有所行动?”
只见一名身穿铁甲、面容坚毅的侍卫踏步上前,单膝跪地,沉稳而不失敬意地禀报道:“启禀陛下,城外敌军已经退却,未敢攻进城内。”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仿佛一块巨石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
“你说什么?”朱振业一把抓住侍卫的胳膊,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他的眼睛紧紧盯着侍卫,那份焦虑与迫切直逼人心。
侍卫感受到陛下的紧张情绪,再次肯定地重复道:“是的,陛下!城池安然无恙,城外的敌军并未进城,他们选择了撤退。”这句话如定海神针一般,让原本动荡不安的大殿氛围逐渐平息下来。
这消息如同春雷炸响,在静寂的大殿内激起了层层涟漪。大殿之内,满朝文武百官闻此言,皆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紧绷到极点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一些大臣更是悄悄以袖拭去额头上渗出的冷汗,面上浮现出劫后余生的庆幸与释然。幸之余又暗自揣测敌军退却的真实意图,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危机,似乎在这一刻暂时得到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