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错误的决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和精心策划,刘治终于成功地将所有内部隐患一一清除。然而,就在此时,一直虎视眈眈的燕国却开始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起来。面对如此局势,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赵国这个心头大患。即便无法彻底根除,也必须将其逐出西南城,以绝后患。
赵国在自家领土上肆意妄为、作威作福,完全掌控着那片土地。每当回想起这些事情,刘治便感觉如鲠在喉,心中愤恨难平。于是,他决定召集徐之水、贺朝阳和姚琛三位得力干将来到殿前,共同商议攻打赵国一事,并听取他们对此事的意见。
三人闻令而来,齐聚殿中。待得刘治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全盘托出后,众人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主张立即出兵,给赵国一个措手不及;有的则认为应当谨慎行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再发动攻击。一时间,各种观点交织碰撞,争论不休。
贺朝阳极力主张发动进攻,他认为将十万大军部署在卖云山,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后援支持,而赵国的军队分布较为分散,难以迅速集结起来应对。这无疑给我方创造了有利战机。
然而,徐之水却持有不同观点。他坚信此时不宜再战。毕竟刚刚取得一场胜利,将士们可能会心生骄傲自满情绪。所谓“骄兵必败”,他主张让部队休整一段时间,以养精蓄锐。
姚琛同样对开战持谨慎态度。尽管腾云殿获得了一批物资补给,此次战役并无太大损失,但国家财政依然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出击并非明智之举。
刘治注视着眼前的三位重要官员,心中暗自思忖。其中两人都不赞成继续作战,这使得事情变得棘手起来。如果自己执意要打,恐怕会被视为独断专行、不听劝告之人。而且,云熙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多倾听众人意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面对眼前这般棘手的局势,刘治不禁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赵国这个强大的对手犹如一块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同时也成为了他心中无法抹去的耻辱。
与赵国之间必有一战,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既然如此,倒不如趁此机会,鼓足士气,一举将赵国击溃,让他们狼狈逃回老巢。这样一来,原本被赵国占据的西南城便能重新回到自己手中。想到此处,刘治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刘治力排众议,坚决要攻打赵国,即便无法将其彻底消灭,也务必将他们赶回老巢!
随即,他命令贺朝阳返回军营再次点检二十万大军,同时命姚琛调拨大量银两以确保战场物资充沛,并指派徐之水负责征敛粮草事宜。
众人眼见皇上心意已决,心知再多言亦无济于事,于是纷纷领命退下开始着手筹备。
刘治则返回凤仪宫,此时云熙正悠然自得地品尝着莲子羹,一旁的灵儿见状赶忙为其再添一碗。刘治尝后赞不绝口,接着又一饮而尽。
云熙见他今夜胃口甚好,不禁好奇问道:"何事令陛下如此欢喜?"
刘治对云熙向来坦诚相待,从不会隐瞒朝堂政事。毕竟云熙乃女中翘楚,无论是处事能力还是统领之才皆具王者风范。于是他如实相告:"朕已决意出兵攻打西南城,收复这片失地!"
云熙闻听此言微微一怔,但并未多言,然而心中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只是碍于情面,不便当面驳斥刘治罢了。
“那些大臣究竟有何争议?”云熙双眉紧蹙,面露忧色地询问道。
刘治无奈地叹息一声,答道:“徐之水与姚琛皆认为当下并非开战良机,而贺朝阳却力挺发兵征讨。不过,朕亦觉应当给予赵国一些教训!赵国委实欺人太甚,令朕实难再忍。”
云熙颔首示意,表示理解刘治当前的心境,接着追问道:“但不知陛下可曾深思熟虑过,倘若当真开战,我军胜算几何呢?”
刘治闻罢,稍稍一愣,旋即坦承此前未曾对此问题做过深入思索。每每念及赵国对己方心怀叵测,乃至妄图将其彻底铲除于世,刘治脑海中便唯有一个执念——进击并击溃敌军。然经云熙此番点拨,他方恍然醒悟,原来战争绝非仅凭一时意气便能获胜之事。
云熙看着他逐渐冷静下来,缓缓说道:“战斗,毫无疑问是必须要进行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去打这场仗?以及在作战过程中怎样将损失减至最小并取得胜利。” 刘治聆听着这番话,觉得颇有几分道理。
云熙见他似乎听进了心里,便继续说道:“西南城居住的皆是宁国的百姓,他们乃陛下您的子民啊!倘若真的打起仗来,楚国恐怕不会顾惜城中的无辜百姓。一旦将他们逼入绝境,他们很可能会以城中百姓为人质相要挟。到那时,皇上您将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刘治坐在书桌前,眉头微皱,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涂涂画画,心中暗自懊恼自己的欠缺考虑。他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