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张广泗:从知府到总督的传奇之路(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早期经历
张广泗的早期经历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作为汉军镶红旗的一员,他最初以监生的身份步入仕途,并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任命为贵州思州府知府。这个起点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四年(1726年),张广泗又被调往云南楚雄任职。此时,云贵总督鄂尔泰正在讨伐作乱的苗族村寨,看中了张广泗的能力,便任命他为辅佐官员,并上奏请求将其调往黎平任职。
雍正五年(1727年),张广泗因表现出色被提升为贵州按察使。这一年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不仅得到了更高的职位,还获得了更广泛的权力来处理地方事务。在任期间,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雍正六年(1728年),张广泗率领军队赴都匀、黎平、镇远、清平等地区,针对不同的苗族部落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他派遣部队分道攻破了清平丹江的小丹江、大丹江及鸡沟等寨。这些行动不仅迅速平定了叛乱,还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其中,清平丹江的苗人被认为是最具抵抗性的群体之一。张广泗巧妙地利用了军事力量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成功降服了这些强悍的部落。紧接着,镇远管辖的上九股诸寨与丹江的苗人村寨也被逐一征服。下九股、清水江、古州等地的苗寨也随之归顺。这一系列胜利展示了张广泗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卓越才能。
在平定叛乱后,张广泗立即向雍正帝上书报捷,并请求进一步讨论善后事宜。雍正帝对此表示赞赏,并命令张广泗与鄂尔泰共同商议后续处理办法。雍正十年(1732年),张广泗意识到清水江和都江的重要性,认为它们连接贵州、湖北、广东三省,应该加强防御。为此,他建议设置哨船以增强联系,并提出在古州储备粮食,以便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此外,他还强调了对当地苗民进行教化的必要性。
雍正帝采纳了张广泗的建议,并派遣专人落实这些措施。由于在平叛及后续治理工作中表现出色,张广泗被授予了世代承袭的喇布勒哈番爵位,这是对他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二、平定西北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准噶尔部开始骚扰清朝的西北边境,局势紧张。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大军出西路迎战。与此同时,雍正帝任命张广泗为副将军,并下诏让他进京接受用兵方略的指示。张广泗抵达军队后不久,岳钟琪刚刚从巴尔广尔调遣部队前往穆垒。张广泗随即带领四千人的部队从鄂隆吉出发,与岳钟琪在科舍图会师,共同到达穆垒。
然而,局势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雍正帝召回岳钟琪返京,并命令张广泗接管大将军印,继续指挥前线作战。张广泗在前线观察后,发现穆垒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两山之间的地形不利于大军的驻扎和出击。他认为,若敌军来袭,现有的兵力难以有效抵御。于是,张广泗上书弹劾岳钟琪,指出穆垒的防御布局存在诸多缺陷,如筑城位置不当、兵力分散且装备不足等问题。他特别提到,岳钟琪坚持使用兵车,但在多沙的西北地区,这种战术显然不合适。此外,军中兵器匮乏,后勤保障也不到位,粮草供应困难。
雍正帝听取了张广泗的意见后,立即撤销了岳钟琪的职务,并命令张广泗撤军回到巴尔库尔。张广泗迅速调整战略,率领部队返回巴尔库尔,并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他分兵驻防洮赉、无克克岭等地,切断了敌军向南的通道;派遣部队防守廋集察罕、哈马尔,阻止敌军从西面进攻。同时,张广泗还在巴尔库尔以北的镜儿泉、噶顺、乌卜图克勒克等地,以及东北的图古里克、特尔库勒等地部署兵力,以防敌军从沙漠方向来袭。为了加强防御,他还设置了卡伦,并强化了对牧场的保护,在哈密、塔勒纳沁等地增派了兵力。
不久后,朝廷任命查郎阿为大将军,张广泗被授予正红旗汉军都统之职,继续留在军中效力。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广泗率领万余人分驻北山,进一步巩固防线。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侦察到敌军已到达乌尔图河,张广泗随即下令副都统班第达什、总兵张元佐及提督樊廷率军前往截击。清军越过噶顺到达鄂隆吉,成功击败了进犯的敌军,斩杀了四百余名准噶尔士兵,并俘虏了三十六人。雍正帝得知捷报后,下令对其进行议功封赏。
雍正十三年(1735年),随着准噶尔部请求和平,张广泗从西北战场班师回京,并被授予湖广总督的职务。
三、经韬纬略
张广泗上任后,立即展开调查,并上书乾隆帝,指出前任官员在平乱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弹劾张照贻误军机,虽然集结了数万兵马,但实际上用于攻剿苗乱的力量仅约三千人,造成了兵力分散、效率低下。董芳驻守八弓,仅进行招抚工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巡抚元展成在赈济过程中,条款混乱,执行不力,导致官民皆困。乾隆帝听取了张广泗的意见后,罢免了张照、董芳、元展成等人的职务,并命张广泗兼任贵州巡抚之职,同时解除哈元生的将军职务,将其改为提督,听从张广泗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