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蔡邕考较,轻松应对(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哦,想必你就是伯明的孩子了,果然不错,年纪轻轻就文采斐然,可比你爹还要卓越呀!”蔡邕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眼睛微眯的看着刘武,夸赞的说道。

“伯父,正是小侄,刘武,些许拙作,让伯父见笑了!”刘武拱拱手,微微欠身,对着蔡邕恭敬的说道。

“哈哈哈……你呀,和你父亲一样谦虚,你这可不是拙作呀!”看着刘武谦逊的样子,蔡邕很是高兴,年轻人最怕的就是恃才傲物,不知进取,对刘武初步满意了。

“伯父过誉了,小侄年纪还小,比不得家父,这篇劣作,能入伯父的眼,我已经很满足了!”刘武再次躬身,礼貌的说道。

“嗯,不错,不错,不骄不躁,很有你父亲的风范,只是一别多年,没想到上次一见,已是永别了!”蔡邕看着刘武,仿佛看到曾经的人在眼前,很是感慨的说道。

“伯父不必伤感,我想先父有您这样的知己,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也是很高兴的。”刘武上前,给蔡邕续上茶后说道。

“你呀你呀,倒是让你安慰起老夫来了。也罢,平时都接触了哪些东西呀?”蔡邕哂然一笑,又对刘武问道。

刘武知道,这是来考较自己来了。这位未来的岳父,可不好蒙混过关呀!

蔡邕(约133年—208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及经学家。

蔡邕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广泛涉猎各类文献,尤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他精通音律,擅长演奏琴瑟,并且能够创作诗歌和散文。其文学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着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被后人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在书法方面,蔡邕亦有很高成就,他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法风格以笔锋飞动、字迹疏朗而着名,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蔡邕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学家。他对《周易》、《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释。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经学宗师”。

蔡邕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遭受贬谪和打压。在晚年,他更是因参与“党锢之祸”而被牵连入狱,最终在狱中病逝。

蔡邕的着作丰富,包括《月令七篇》、《太尉桥玄碑》、《郭有道碑文》等。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尤其是在三国中,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儒,很多年轻俊杰都希望得到其赏识,增加自己的名望。其中就有曹操和袁绍,这两个未来的顶尖枭雄。

因此,要让这种德高望重的大儒对自己刮目相看,更看重自己,普通的表现是不行的了,搞不好还会留下无能之辈,无用之才的印象。所以必须得严阵以待,彻底拿下这位大儒,先提升自己的名望,以后招揽贤才猛将也多了一些筹码。

“伯父,小侄无能,大多知识都有所涉猎,却是只懂得一些浅薄的道理,倒是要让伯父失望了!”刘武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的说道。开玩笑,自己前身就是文学系的,对很多古籍都有所涉猎,再加上21世纪信息时代的轰炸,没理由会当机在场。

也是如此,和蔡邕一番探讨,不论是孔孟之道,还是诸子百家,亦或是诗书礼论,刘武都能对答如流,更是能提出很多不一样的见解,让蔡邕这位当代大儒都频频点头,接收了很多不一样的思想,思维也打开了。这一聊,就是到了日落才结束,蔡邕感慨时间流逝飞快,与刘武讨论后,大有相见恨晚的情感。

刘武看在眼中,心里很是高兴,就借坡下驴,邀请蔡邕父女俩在府上多住些日子,可以每天多了解了解。蔡邕看刘武这么会来事,就欣然同意了,并提议去刘武父亲的书房看看,就当是缅怀全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