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因节俭而得国,因奢侈而失国(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任好先是向由余展示了秦国的宫殿和国库积蓄,由余参观一番之后,满怀感慨的说道。
“如果让鬼神来建造这些,那必定会劳神,如果让人来建造,也会使百姓受苦。”
赵任好对他所说的评价感到有些奇怪,忍不住好奇中又略带几分讥笑嘲讽的问道。
“中原各国用诗书礼乐法度来治理国家,然而即使这样还尚且会时常发生动乱。
如今戎夷没有这些,那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呢?岂不是治理起来很困难吗?”
由余听了这话,声音洪亮而坚定的笑了笑,躬身行了一礼说道:
“秦公有所不知,这正是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会时常发生混乱的原因啊。
从上古圣人黄帝制定礼乐法度开始,便是即使国君自己率先遵守,也仅仅只能实现小治。
到了后代,历朝历代的国君们都会发生日益骄奢淫逸的情况,不少国家也因此灭亡。
依仗法度的威严,向下责罚督促臣民,臣民疲惫至极就会以仁义之名怨恨君主。
上下相互争斗、怨恨,进而相互篡位弑君,以至于灭族,都是因为这类原因。
而戎狄部落却不是这样,在上的人,怀有淳朴的德行去对待下面的人。
而在下的人,也同样怀着忠信之心去侍奉位于社会地位上面的人。
一个国家的政事,就如同一个人对于自身的治理一样是无法定下规范的。
只有根本不知道国君是怎么实现治理的,才是真正的圣人治理之道啊。”
赵任好觉得他所说的道理很是精妙,便进一步向他询问国家得失的关键之处。
“寡人常常听闻世间有所谓的治国之道,却从未有幸亲耳听闻过。
今日听您似乎对此有些见解,若是您能指教一二,寡人愿闻其详。
依您之见,古之明主,得国或者失国,通常都是因为什么缘由呢?”
由余恭敬地回答道:“臣曾听闻,通常是因节俭而得国,因奢侈而失国。”
穆公疑惑道:“寡人不耻下问,向你请教,你却以简单的节俭二字来回答寡人,这是为何呢?”
由余便具体详细为赵任好论述了五帝三王之所以衰落的原因,乃至于平民百姓之所以逐渐败亡的原因,耐心的为他一点点解释道:
“自古以来,那些拥有国家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凭借恭敬节俭而兴盛的。
而那些失去国家的人,也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在位期间骄奢淫逸而败亡的。
臣曾经听闻,昔日尧帝统治天下之时,一直是用土簋吃饭,以土铏饮水。
那时,尧帝的领地,可谓是极其广袤无垠,南面直至交趾,北面可达幽都。
东西两面的领土,直到日月升起落下之处,世人没有不臣服于他的。
后来,尧帝将天下禅让给虞舜,虞舜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制作食器。
他砍伐山上的树木取材,削锯修整其痕迹,在上面涂上漆墨送入了宫中作为食器。
其他的各路诸侯们有的暗自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奢侈,不服从的国家出现了十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