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神农本草,经?(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罗收回了微笑,变得有些认真起来,这小子,不光是脸白,还真有点东西呀。
“世人都知道陶弘景写的是《本草经集注》,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却说《神农本草经》找个作者,可以落到他头上呢?”
话语不算为难,但是听起来有点考校的意思。
陶弘景这个人,诠释了什么叫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有这么一种人,在不同领域里,都有自己的独特地位。
古人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是出自宋代范仲淹之口。
但是往上追溯,却是有真人原型的,比如说,这位南朝的山中宰相,道教真君,药学大家,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出身于南朝士族家庭,尧帝陶唐的后代。祖父陶隆,好武功,解药性。父陶贞宝,字国重,文武全才。人家是当官的,医药什么的只不过是捎带的,应该也看不上中医世家这个头衔了。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
后来梁武帝上位后,其初国号未定,陶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武帝欲聘陶弘景入朝为官,辅佐朝政。他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陶弘景终是不应。
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
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着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
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陶弘景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着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
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写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
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