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张先生和沈先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人聊着天,转了两路公交车,终于到了一个看起来像什么单位的家属区里。这里位于前门东大街,其实离孙朝阳家不远。
门口还有个看门老头,问找谁。
木呐说他来找沈从汶先生,老头道没听说过这里有个叫沈从汶的,不许进。
孙朝阳忙走上前去问这里是不是社科院的家属区,我们找沈月焕教授。
这下老头才道,有的有的,才放孙木二人进去。
原来,沈月焕是沈从汶先生的原名,从汶是他的笔名。老先生建国之后就不写文学作品,改而从事历史研究,研究古代服饰,研究漆器,成果斐然。历史研究和人没有利益冲突,因此在历次运动中都没有受到冲击,当真是躲进小屋成一体,过得逍遥快活,还摇身一变成为历史学家。
不过老先生内心还是有点郁闷,经常在家人面前喊:“我要回湘西,我要回湘西。”
这么看来,老头其实是挺精明的一个人。我不搞文学,不留任何文字,你们想整我也找不到把柄。
相比之下,沈从汶的爱徒汪曾祺就看不穿。汪先生先创作了京剧《范进中举》获得当年北京市京剧调研一等奖,然后被批判。发配到张家口一个农研所当工人,主要工作是拿刷子给果树刷波尔多液;拿锄头把上冻后的茅坑里的粪便挖出来,和上黄泥施进地里,拿着锅铲半夜起床煮黑豆喂牛。
摘帽之后,汪先生执笔创作京剧《苇荡火种》,获奖,受到周公、玉阶同志,董老接见,然后被打倒。
回到工作岗位后,汪曾祺参与创作京剧《沙家浜》,获奖,被邀请上天安门观礼,然后被打倒。
接着,汪先生灵感爆棚,继续写样板戏,写小说,写散文,不停获奖,不停被整,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假如他也能和恩师沈从汶那样活得通透,估计命运不会这么多舛。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汪曾祺比老师年轻二十多岁,又正好处于创作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你让他停笔不写,还不得憋死。中国传统文人嘛,不平则鸣。
总之,沈从汶是个活得通透,很聪明的一个先生。
沈先生以前在京城居住条件不是太好,在一个小四合院里有一间几平米的陋室,挤得都没办法安置家眷,所以,他的夫人张先生则住在一公里外的另外一座四合院的厢房中,两人只周末的时候才团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