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元成宗铁穆耳的风云十三年(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 1294 仅,29 岁的铁穆耳,忽必烈之孙。在母亲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力挺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
铁穆耳大体遵循忽必烈遗制,善于守成,被称为“守成之君”。他施行轻徭薄赋政策,停止大兴土木,限制诸王势力,重修律令,任用汉臣并推广儒学,缓和外交关系,与安南、缅甸、日本等国交好,还平定了西北叛乱,使得海都、笃娃等西北诸王归附,确立了元朝宗主国地位,元朝社会出现清平的局面。
他毫无节制地对贵族宗戚大加赏赐,导致国库空虚。同时,他起用、提拔大量官员,使得政府机构臃肿。
新帝即位,铁穆耳深知国家长期的征战已让百姓疲惫不堪,经济凋敝。于是,他毅然决定停止对外战争。这一决策并非易事,朝堂上争议纷纷。然而,铁穆耳力排众议。
公元 1296 年,元成宗铁穆耳下达了一道震撼朝野的诏令,果断召回在边疆征战的大军。据《元史·兵志》记载:“成宗九年,帝悯边军久戍劳苦,诏五万余众解甲归乡。”
这些常年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曾在荒漠中抵御外敌的侵袭,在寒风中坚守阵地,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搏杀。当召回的诏令传来,他们的眼中饱含着激动的泪花。
刘猛接到诏令的那一刻,跪在地上,亲吻着脚下的土地:“终于能回家了,终于能见到妻儿老小了。”他想起了出征时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如今不知是否已经长大成人。
孙毅年轻士兵,兴奋地对同伴说:“我们可以回去耕种自家的田地,过上安稳日子了。”
在漫长的归途中,他们虽然疲惫不堪,但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憧憬和期待。每经过一个村庄,百姓们都夹道欢送,为他们送上祝福和食物。
士兵们踏入故乡的土地,看到熟悉的山川河流,闻到熟悉的泥土气息,纷纷跪地痛哭,感谢皇帝的仁慈,让他们得以重归家园。
在铁穆耳身边,有众多名臣为他的决策出谋划策。董文用、哈剌哈孙等皆是其中的代表。董文用深知百姓之苦,极力劝说铁穆耳休养生息,发展农业。铁穆耳采纳了他的建议,大力推行屯田政策。
仅在 1298 年至 1299 仅这两年间,新开垦的农田就多达数千顷,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他还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让百姓得以喘息。
铁穆耳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公元 1300 年,他查处了一批贪污数额巨大的官员,其中包括行省长官帖木儿不花,其贪污银两达十万余两。此事一出,朝野震惊,官员们人人自危,政风为之一新。
铁穆耳还重用了大臣哈剌哈孙,此人刚正不阿,协助铁穆耳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朝廷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
同时,铁穆耳重视人才选拔,广纳贤才。他不拘一格,提拔了许多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之人。有一位名叫张翰的书生,因一篇治国良策被铁穆耳赏识,直接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铁穆耳开启了“文治”时代。他大力支持儒家学说,修建学府,鼓励学子读书进取。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学子们埋头苦读,期望能为国家效力。
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初,西北诸王海都、笃哇等势力便蠢蠢欲动,早在忽必烈在位时期,海都就已心怀异志。至铁穆耳登基时,其麾下已拥兵数万。
公元 1298 年,海都率五万大军东侵。元军将领朵儿朵哈率两万部队迎战,却在战斗中失利。铁穆耳对此高度重视,当即增派三万精锐奔赴前线,加强防御,成功抵御了海都的此次进攻。
公元 1301 年,海都再次挑起大规模战事,此次他纠集了七万大军。铁穆耳毫不退缩,迅速调遣十万大军前往迎战。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况胶着。
铁穆耳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一定的政治智慧。他不仅在军事上积极调遣精锐部队,加强前线的军事力量。还派出了以善战着称的将领伯颜,带领两万铁骑增援。还通过外交手段,试图分化西北诸王的联盟。他许以笃哇优厚的条件,承诺若其归附,将赐予大量的封地和财宝。
经过一系列政治博弈,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元朝的方向发展。
公元 1303 年,笃哇率先脱离海都阵营,向铁穆耳表示归附。海都势孤,其势力也逐渐衰落。这场持续多年的西北诸王叛乱,在铁穆耳的不懈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确立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
元成宗铁穆耳在大德五年(1301 年)时 36 岁,此时登基 7 年的他决定率军征讨八百媳妇国。
八百媳妇国的历史背景:忽必烈曾对高丽、日本、缅甸、越南、占城、爪哇等国发动战争,战争范围几乎涉及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这些战争大多以失败告终,国家财力严重损耗。忽必烈去世后,对东南亚、东亚诸国的战争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