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建国称帝(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谓的乾清门,其实就是马超的大帅府,如今被改成了接受百官朝见的圣殿。

抵达之后,他更换上了一套中山装款式的龙袍,头戴一顶精致的丝织皇冠,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接受着百官依次上朝行礼,场面庄严肃穆,秩序井然。

朝见仪式落下帷幕后,便开启了诏书的颁布议程。

首先是新皇登基诏书,向全天下庄严宣告中华帝国的创立,年号天元。

昭告世人,自己已成为那受命于天的皇帝,肩负起救助万民、开创盛世的伟大使命。

在众多被颁布的诏书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新皇封赏诏书。

其内容主要涵盖三大重要板块:其一,乃是新皇恩泽百姓的仁政举措。例如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废除劳役,使百姓脱离繁重的苦力;大力鼓励生产,激发民间的创造力与活力;特赦刑徒,给予那些曾经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倡导与民同乐,旨在构建一个君民和谐、欢乐祥和的太平盛世景象。

诏书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则是嘉赏与任命那些为建国大业,立下赫赫功勋的臣工们。

由于马超对传统爵位制度持有异议,故而摒弃了爵位的授予,仅依据众人的功绩与才能,授予追随者们相应的职称。

其中,伊宝忠、赵大龙、杨致远、徐小虎、李大虎五人,因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马强、梁江涛、刘佳、赵波、高杰等十八人,凭借着在各个战役与事务中的杰出表现,荣获中将军衔。

李二虎、马龙、赵虎、赵四海、王小强等三十人,则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帝国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

在人民军各部、中央警卫团、建设兵团、黄埔军校,以及人民军各分属单位之中,共计有五百人被授予大校、中校、少校等军职,构建起了帝国庞大而有序的军事指挥体系。

诏书的第三部分,则是文官集团的各类官职任命,保障帝国的稳定与发展。

经过到的委员会的遴选与考量,共有五人脱颖而出,荣任国级官员,他们将在宏观层面为帝国的大政方针出谋划策;

十八人被任命为部级官员,负责各个重要领域的统筹与管理;

三十人成为省级官员,肩负着地方治理与发展的重任;

厅级以下官员则多达五百人,他们就犹如帝国行政体系的毛细血管,深入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政令的畅通与执行。

至于良泰、巴特尔、帖木儿等一众蒙古武将和文官的任命,则由额哲这位蒙古国大汗去颁布任命。

马超秉持着不干涉盟国内政的原则,充分尊重蒙古国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期望以此构建起稳固的联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