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揭秘人体三部九候:深度解析其内在关系(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帝对九候之道的领悟,无疑展现了他对中医博大精深的体系之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九候,作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诊(脉诊)之精髓,涉及到了人体脉象的细微变化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中医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候的博大精深在于其能够通过脉象来洞察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这种通过脉象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其次,黄帝希望将九候之道传于后世,深刻领会并铭记于心,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扬。而九候作为中医脉诊的核心内容,更应该被后人所熟知和掌握。
黄帝希望九候之道能与天道有始有终、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的运转相应、与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相合。这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理念。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
黄帝问岐伯希望了解天地间最精微的道理,并使它合于人体的形体疏通气血,用它决断生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岐伯说:关于“天地的至数是从一开始到九终,一为阳代表天,二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所以三代表人。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数字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象征。其中,“一”常被视为最原始、最纯粹的阳数,代表着天、阳刚之气和宇宙的原始状态;“二”则象征着地、阴柔之质和万物的生长。而“三”作为“一”和“二”的结合,既包含了天的阳刚,又蕴含了地的阴柔,因此被用来代表人,体现了人在宇宙间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这种理解,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的整体性思考,也展现了他们追求和谐、平衡和统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天地人合而为三,将天地人分别再分为三份,三三为九与九野之数相应。
首先我们来看“天地人和而为三”这一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宇宙运行的基础。这里的“三”并非简单的数字,而是象征着一种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接下来,将天、地、人分别再分为三份,实际上是对这个整体进行更细致的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分类和归纳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天、地、人的进一步细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至于“三三为九与九野之数相应”,这里的“九”和“九野”都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最大的阳数,代表着极致和圆满。而“九野”则是指天空中的九个区域,它们与地上的九州相对应,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将“三三为九”与“九野”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在强调天、地、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有三部脉,每部各有三候”,其实是对人体脉象更为细致的划分和描述。
所谓的“三部脉”,通常指的是寸、关、尺三部。这三部脉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也即是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通过对这三部脉的诊察,可以初步了解人体的整体状况,以及上、中、下三焦的阴阳气血状况。
而“每部各有三候”,则是指寸、关、尺三部脉,每部都可以细分为浮、中、沉三候。通过分别诊察这三候的脉象,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深浅、虚实、寒热等状况。
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的盈亏、阴阳的失衡等状况。因此,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接下来,我们对三部九侯。进行详细的描述。黄帝问,什么叫做三部呢?
岐伯说”,三部”通常指的是人体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即头面、胸腹、下肢。每部各有“三候”,这里的“候”可以理解为观察或判断脉象的某个特定的方面和角度。
上部天:即两个额阳穴处动脉,这里指的是额头两侧的动脉搏动情况。在中医理论中,额头与“天”相应,代表着人体的阳气或精神活动。通过观察此处的动脉搏动,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阳气状况。
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这里指的是面颊部位靠近下颌角的动脉搏动。在中医理论中,“地”代表着人体的物质基础或阴液。通过观察面颊部位的动脉搏动,可以了解人体的阴液状况,进而判断人体的营养和水分是否充足。
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这里指的是耳朵前方靠近颞部的动脉搏动。在中医理论中,“人”代表着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通过观察耳前动脉的搏动情况,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是否顺畅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