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3)脉象解码:轻松识别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帝问,怎样才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那?
岐伯说通过细致入微地诊察这些脉象的变化,如独小、独大、独急、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等,中医医师能够初步推断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这些脉象变化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
我们来谈谈“脉象独大”。这种脉象表现为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特别明显,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脉象显得尤为突出。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与气血的壅盛状态相关。当人体内部的气血过于充盛,或是局部气血瘀滞,都可能表现为脉象独大。比如,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下,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红赤、舌苔黄腻,情绪也可能急躁易怒,此时脉象就可能出现独大的特征。针对这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脉象独小”。与脉象独大相反,脉象独小表现为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特别微弱,甚至难以察觉。这种脉象通常与气血的不足状态有关。当人体内部的气血虚弱,无法充盈血脉时,脉象就可能表现为独小。比如,在气血两虚的病理状态下,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无华、舌苔淡白,脉象也可能沉细无力,此时就可能出现脉象独小的特征。针对这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补气养血的治疗方法。
脉象“独疾”通常指的是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特别快速,与其他部位的脉象相比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脉象可能表示患者体内有热邪壅盛,或者是阴虚火旺的病理状态。热邪壅盛会使得血脉流动加快,从而导致脉象疾速;而阴虚火旺则是因为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的亢盛,也会使得脉象表现出疾速的特点。在临床上,脉象“独疾”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
另一方面,脉象“独迟”则指的是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特别缓慢,与其他部位的脉象相比显得迟缓无力。这种脉象可能表示患者体内有寒邪凝滞,或者是阳气不足的病理状态。寒邪凝滞会使得血脉流动不畅,从而导致脉象迟缓;而阳气不足则是因为机体功能减退,气血运行无力,也会使得脉象表现出迟缓的特点。在临床上,脉象“独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四肢不温、精神萎靡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的“独疾”和“独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与其他脉象和症状相互关联。因此,在中医脉诊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象、面色、症状等多个方面,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脉象的“独疾”和“独迟”也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参考依据。针对脉象“独疾”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等方法进行治疗;而针对脉象“独迟”的患者,则可以采用温阳散寒、补益阳气等方法进行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脉象独热”。这种脉象表现为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时感觉特别热,与其他部位的脉象相比温度明显升高。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与体内热邪壅盛或阴虚火旺的病理状态相关。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口渴、面红等症状。针对这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等方法进行治疗。
“脉象独寒”。这种脉象则表现为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时感觉特别冷,与其他部位的脉象相比温度明显降低。这通常与体内寒邪凝滞或阳气不足的病理状态有关。患者可能伴有畏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等症状。针对这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温阳散寒、补益阳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脉象独下陷”。这种脉象表现为某一部或某几部的脉象搏动时感觉特别低沉,仿佛有下沉的趋势,与其他部位的脉象相比显得无力。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与气虚或血脱的病理状态相关。患者可能伴有疲乏无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针对这种脉象,中医通常会采用补气养血、升阳举陷等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的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和“独下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与其他脉象和症状相互关联。因此,在中医脉诊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象、面色、症状等多个方面,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同时,中医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岐伯接着说:医生将左手放在病人的左脚上,距离内踝五寸的地方按着,这个位置大致对应的是足阳明胃经的趺阳脉。然后,医生用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轻弹,这会产生一个轻微的振动波,这个波会沿着经络传播到医生左手所按的位置。
接下来,医生会根据左手感受到的振动情况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如果振动范围超过五寸,且感觉软滑而匀和,这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脉象,说明病人的气血流通顺畅,脏腑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