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溯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单级班小学只开设1-4年级的课程,到了五年级时,就要集中到大队的“点校”,后来改名为“中心小学”去读书。

那时还没有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上学是要交钱的。

需要教学费、杂费、书本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学年得十好几块。而且早中晚餐都要自己解决。

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劳动。

每个学校都有为数不少的菜地,还有用来砍柴火用的“柴扒”。

这些地需要学生们去耕种,柴火需要学生们上山去砍伐后再扛回学校的。

这些都是义务劳动。

除此之外,他们每年还要勤工俭学,指标是每个人五块钱。

杨浩宇不清楚与他同时代的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们是怎样勤工俭学的,只记得他们那时候每年都要为勤工俭学专门放段时间假。

假期好像都在秋天。

板栗包子炸裂了、核桃可以打了、橡子掉落了,假期也就开始了。

靠山吃山,要想完成勤工俭学的指标,只得到深山老林里去找寻这些山货,再拿到供销社换钱。

橡子碗儿也就是包裹橡子的外皮,供销社收3分钱一斤,需要捡上100多斤才能够卖得5块钱。

农忙季节如插秧、割麦、种玉米、收土豆红薯时,学校按例是也要放假的,叫农忙假。

假期里,大部分同学都会回家帮家人烧烧茶水、捡捡麦穗、丢一丢玉米种子,从土里刨刨土豆…..

每次农忙假总是会有个子高块头大的人会很“荣幸”地被老师挑中,在假期里去某些老师的家里干几天苦力……

从小就身强力壮的杨浩宇,没有一次能逃得过去,总是第一个被选中,作为带队的队长,带领着几个极不情愿的同学奋战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这些看似荒唐实则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在杨浩宇的记忆里比比皆是。

而他记忆最深的却是,那时候上学报名时还需要在报名表上详细地填写家庭成分。

成分栏里的选项有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四个,你必须如实填写,一点都不能马虎,更不允许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