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重炮(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了,红夷大炮的威力并没有它号称的那么厉害,而且部署在城头上能够打出的最大射程,实际上跟它的有效射程之间差距甚大。
最大射程,只是它理论上能够打出去的最远距离,这一点跟它所部署的位置,射击的角度,以及所使用火药的质量、弹丸的重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一切条件均符合,均完美的状态下,能够打出去的最大距离,就是它的最大射程。
可是这个最大射程,与它的有效射程,即它的有效杀伤半径,却根本不能划等号。
从明末红夷大炮在战场上的实际威力来看,它的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半径,是大打折扣的。
根据后世的测算,即使是将它部署在高达一丈多高的城墙炮台之上居高临下射击,比如宁远城头的那些红夷大炮,其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距离,也只有大概一千五百米到两千五百米之间。
以当时的实际条件,即便是最大号的红夷大炮,即使是部署在城墙炮台上以四十度角仰射,也根本不可能打出十里开外的距离。
所以那种一炮打出去,糜烂十几里的骇人场面,是不会在明末出现的。
但是,这其中的道道,却不是此刻松山城里的各路官军所能够闹得清楚的,当年宁远大捷的威名,红夷大炮的威名,早已经传遍了天下,已经人人耳熟能详了。
最重要的是,从那时起,红夷大炮的威力就已经成为了辽东前线官军能够坚守城池的重要底气所在了。
所以,当崇祯皇帝重用西洋人在京师铸造的重型红夷大炮运抵松山城后,消息传开,参加过松山保卫战的松山官军,立刻就沸腾了。
一丈多的体长,三寸多的口径,四五千斤的重量,在十几匹骡马共同拖拽之下隆隆前行的巨大炮车……
这一切,落在松山官军的眼里,看起来是那么令人心安,又那么令人激动。
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的松山保卫战之中,几乎整个松山城里的官军,都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状况之下,说他们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一点也不为过。
而在整个松山保卫战期间,松山城内唯一拥有还手之力的,就是西城炮台上布置的那一门红夷大炮了。
满鞑子重兵围攻松山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当初坚守城池的松山官军士卒却不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