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五章 底线(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是,他想来想去,觉得一旦大战真的打响,自己在辽西那边没有足够值得信赖的帮手是不行的。
虽然松山总兵夏成德是自己的人,其麾下松山团营也有自己安插的足可信赖的兵马,可是一想到夏成德在原时空当中的表现,杨振又无法完全放心。
在杨振看来,一旦自己这边旗开得胜,北伐作战顺利,那么夏成德那头肯定是没问题的。
然而一旦自己这边遭遇重挫,陷入危局,有北伐失败的重大风险,那么夏成德可不可靠,就不好说了。
当然了,杨振所担心的可不可靠,并不是说这个夏成德会像历史上那样投降清虏,充当内应,把松山城内的洪承畴、曹变蛟等部兵马卖给清虏。
现在看,这一点,基本没有可能了。
因此,杨振所担心的是,当他需要夏成德从西线攻打清虏,牵制清虏,为自己缓解压力的时候,夏成德会犹豫不定,不按时出兵,或者出兵不出力,甚至不出兵。
也因此,杨振需要一个完完全全跟自己一条心的人,完完全全可靠的人。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对杨振来说,眼下最可信赖的,也只有他的叔父杨国柱亲自统领的宣镇兵马了。
那一支兵马,跟自己金海镇的主力兵马同根同源,很多将领之间不仅私交很好,而且沾亲带故。
大战开启之后,如果说金海镇兵马这边遇险或者需要支援,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出兵策应的,或许也只有他们了。
这就是杨振的底线思维了,未虑胜先虑败,为防猪队友坑自己,得先把自己的后手安排到位。
“杨都督的这番建言十分中肯,沉某一定转呈本兵,上报御前。其实,算上都督所领金海、登来二镇兵马,算上宣大等地边军,为毕其功于一役,征调二十万大军是办得到的。”
沉迅听了杨振的第二个建言,默默心算合计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回应了杨振,而且一开口就肯定了杨振的说法。
目前,锦义伯祖大寿麾下的辽西营头能战兵马,合计约有近五万人马。
而洪承畴带入蓟辽的兵马,包括蓟州、遵化、玉田、山海关沿线兵马以及已经跟随洪承畴出关的兵力,大约也有四万人上下。
再加上宣大等地的边军兵马,凑起个十二三万,不是什么难题。
原本宣镇的兵马没有多少,扣除掉必须值守长城关口,不能调动开去的兵力之后,能奔赴关外战场的兵力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