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四章 法宝(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球囊下方开有圆口直径二尺,口下是用藤编的吊篮里,高三尺、宽三尺,吊篮内固定有一个炉子,炉子烟囱正对球囊口处。
点着炉子后,烟气进入球囊,球囊就会膨胀飘飞,熄火后自然降落。
目前已由一个自告奋勇的年轻织布工进行了几次系绳载人实验,确定可以承载一个八十斤重的男子飘飞到至少离地十丈以上的天上。
之所以可以确定离地十丈以上,是因为最近一次的飘飞实验,这名织布工带的绳子只有十丈长,而且飘飞高度完全可以通过添加和减少炉子里的干草或者木柴来掌控。
仇碧涵在信里说,她们还在准备新的实验,争取在一两个月后做出更大的气囊,还有更轻便且结实的吊篮,让她们做的热气球能上去两到三个人。
同时也想让协理营务处一起参与进去,尝试进行一次不系绳的公开实验,看看她们做的热气球载人到底能飞多高飞多远。
对于这些想法,杨振当然是大为赞成,而且大加鼓励的。
在写给仇碧涵以及其他几个夫人的回信里,杨振对她们的做法和想法大加称赞,并且直接评价她们做出来的载人热气球是一件军国重器,将来一定会成为前线将士在战场上的又一个致胜法宝。
这当然不只是溢美之词。
虽然她们在后方耗时半年,经过多次尝试,制作出来的第一个能载人的热气球,不过是用棉布和纸糊的,可以说相当简陋了。
遇上刮大风和下雨天,那就没法用了。
同时她们使用的燃料只是干草和木柴,燃烧效率低下,无法给予飘飞起来的热气球有一个较长的滞空时间。
但是,她们完全凭着兴致做出来的热气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如果说崇祯十五年七月以前,是一个没有热气球的时代,那么崇祯十五年七月以后,就是一个有热气球的时代了。
而且她们做的热气球将来能飞多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们目前已经实验成功的高度,就够在军中使用了。
离地十丈的飘飞高度,已经超过了辽东甚至关内大多数要塞坚城的高度了。
目前看来,重点是在载人的多少,如果新的热气球吊篮的载重增加,能载二到三人,甚至更多人,那就最好了。
这样的话,由一人负责添柴加火,控制高度,而另一人或者其他人,负责往下投弹,将来还有什么样的坚城不可逾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