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上不正,下参差(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作为治国的礼,即仪式,制度。礼制是官方倡导的行为规范,不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实行。
礼是“君之大柄”,是纲纪名分,又是维护皇权的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朱元璋对于礼制非常重视,但是作为治国手段之一的礼并未发挥朱元璋所期待的作用。
《金瓶梅》是已两百多年的明中后期,礼的约束作用变得相当有限。重形式而轻实质,全是虚浮。《金瓶梅》中写了许多看似庄重时,礼仪和道德之间发生的荒淫事。
明代极其讲究礼仪,官场也极其讲究品级,对于庶人相见亦有规定,强调长幼、尊卑,日常生活中全是繁文缛礼。但这其实是一种隐蔽的驯服手段,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等级行为规范中不断的加深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慢慢产生了自我约束力。
上述是理想效果,至少在《金瓶梅》之中反映出来的明代中后期,上述的道德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对于肃清官场腐败,挽救世道人心并无实际的帮助。民间也少有人会恪守遵行,人们的关系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
庶民之理礼,皇家朝臣之礼。
朱元璋希望上率下行,认为皇帝应该作为天下万民的表率。但从历史上明代诸帝的种种行为来看,他们大多只表面守礼,渎礼之人不在少数。
首先是明成祖朱棣,他也是重视礼制的帝王。靖难之役后,他初入南京城,先拜谒孝陵,再进宫。但怎么样也并不能将朱棣举兵谋反的行为,看作是名正言顺。因为建文帝和他是有实在君臣之分的,而君臣名分正是礼之大节。
到了嘉靖朝,明世宗刚登基便有了大礼仪事件。明武宗无嗣而薨,其堂兄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位。朱厚熜想要尊崇亲生父母,所以君臣之间的争执焦点在于如何给朱厚熜本生父母的名分。
嘉靖三年,所有违逆皇帝的持礼派大臣或致仕,或下狱,还有被杖杀。这场激烈的礼仪之争,最后以皇权胜过礼制而告终。
靖难之役是践踏礼制,篡位夺权的极,但大礼仪事件则将君臣冲突的遮羞布明白的扯下来,并昭告天下:皇权至高无上,权力大于礼制。
终明一朝,全是强者主导,尊崇权力的一朝。】
<只能说明朝从朱元璋死后,他生前制定的所有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不仅不能维护统治使其长治久安,还反而变成了威胁>
<穿明的小说里面,只要不是穿成姓朱的,其余穿越者都是必救马皇后、太子朱标和朱标他儿子朱雄英……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礼制这个东西 >
<是这样吗?我还以为是因为这三人对老朱很重要[捂脸] 不好意思,我只看到了利益[笑哭]>
<嘉靖帝虽然破坏了礼制,但是对他来讲,他是胜利者,彻底将权力握到了自己手里。我还挺佩服他的,十五岁进宫,斗前朝后宫都老狐狸们>
<看了那个电视剧,我反而觉得嘉靖这个人蛮有魅力[捂脸]>
<我对嘉靖是有种无奈和可惜,他真的好聪明!真的想让他不要修道!不要修道!不要修道!去翻了他的资料,看到说他还用女子的经血炼丹……我真的……[呕]你不要什么都炼啊>
<越是讲礼,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