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石渠阁会议:一次重要的统一儒家学说的学术会议(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韦玄成、张长安和薛广德是主要参与者。韦玄成作为博学之人,使得讨论具有一定的波澜,但并未达到激烈的程度。
《礼》的经义讨论:
讨论中出现了较为激烈的辩论,其中一个主要议题是关于“孤”的定义。闻人通汉和戴圣就“孤”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了冠礼、父母存殁与衣服颜色等多个方面。
《春秋》的经义讨论:
由于《春秋议奏》已散失,具体讨论内容难以详细得知。但从会议结果来看,《春秋》经义讨论对于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经》的异同:
会议的核心是对“五经”(《易》、《书》、《诗》、《礼》、《春秋》)的异同进行讲论。萧望之等五经诸儒二十三人参与了这次讲论,旨在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
会议结果:
经过石渠阁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梁丘”,《书》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梁”。这一结果反映了《谷梁春秋》的地位上升,《公羊春秋》的地位下降,表明宣帝时期重视《谷梁》以加强宗法礼仪的控制力量。
石渠阁会议不仅是对“五经”异同的讲论,更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对汉代经学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汉代 学术史上的重要枢纽。
石渠阁会议对《五经》的编纂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统一诠释与理解:
石渠阁会议中,萧望之等五经诸儒二十三人就《五经》的诸多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对五经注释的不同理解进行了深入的辩论。这次会议最终统一了《五经》的诠释和理解,为《五经》的编纂提供了统一的学术标准。
确立《五经》的学术地位:
通过石渠阁会议,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了《五经》的学术讨论,正式确立了《五经》在学术界的地位。这使得《五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经典,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增设博士,推动学术研究:
会议结果增设博士至十四人,比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更进一步。这不仅扩大了博士队伍,还为《五经》的编纂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 据记载,经过这次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梁丘”,《书》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梁”,这些新增的学派为《五经》的编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五经》的编纂内容:
石渠阁会议中,学者们对《五经》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讨论和辩论的内容被辑录成《石渠议奏》一书,虽然大部分已经散佚,但仍有部分片段被后世保存下来。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五经》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