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九州传媒的未来掌舵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诺亚这个如今红透全世界的电脑公司,就姑且不说了。
台南的天工半导体,最近也是蜚声欧美,名扬四海,它以超越全球各大芯片制造企业的领先技术,在晶圆芯片的半导体领域,卷起了无边浪潮。
可谓是独领风骚。
而这两家公司的背后,都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盘古研究院的影子。
而且,最近在英吉利闹得沸沸扬扬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被收购一事,听亚力克的意思,好像同样与这个盘古研究院不无关系。
虽然亚力克当时的言辞有些含糊。
但作为一个媒体人的敏感与直觉,刘文轩还是觉得,这里面,应该有很大的关联点。
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香江人。
对于香江地面上所发生的事情,想要了解一个大概,还是问题不大的。
而这里面,就包括了莫世文与盘古研究院的资料。
从莫世文与亚力克在英吉利,挖出了那个霍克森宝藏开始。
到香江大埔区大片土地的批租与规划建设,涉及投入资金,高达近20亿港币。
然后,再到纳米技术忽然爆红的前沿课题的兴起,被誉为几年内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成就。
联系在一起,就很能发现,盘古研究院,已经在极短的时间里,悄无声息的成长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或者说,很可能即将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所谓大树下面好乘凉,有这样的背景支持,一步跨入涉足传媒领域,也就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了。
所以,他才答应了亚力克的邀请,先过来见见未来可能的大老板。
只是没想到。
第一次见面的,会是一个中学生模样,年轻的不像话的少年。
莫非却显得很坦率,“哈,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但是,我也不想绕来绕去的和刘先生见外,咱们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九州传媒是我自己注册的一家公司,在它的旗下,目前只有九州电视台和东方日报社。
“而日后,电视台将会分拆出唱片公司、艺人经纪公司、影视制作以及发行公司,甚至会慢慢成立自己的院线公司等。
“而我需要刘先生过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能在的支持下,把九州传媒的整体框架,给搭建起来,然后做出对于整个传媒发展的未来规划。”
刘文轩就问了一句,“那么,您需要我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或者说,我把公司做到什么地步,才能符合您的心理预期?”
其实在听到莫非那句“未来传媒”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需要做的究竟是什么了。
而对于自己的老本行,他觉得还是很有几分把握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目标超出了现实意义上的允许范围。
那可能就是另一个事情了。
莫非理所当然的画大饼,“毫无疑问,首先就是要做到香江最大的传媒公司了。
“至于如何整合资源,进一步正规化、专业化,在综合性领域做到独占鳌头,将时效性、专业性、真实性、影响力,都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就需要看你如何带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进而实现这一目标了。”
刘文轩稍微思索了一下,“我有多大的话语权?”
莫非却毫不犹豫的道:“全部,我除了拿出一个前瞻性概略和目标之外,只负责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当然了,这些东西,都会首先和你沟通好,取得您的同意才会实施的,具体事务我不会插手。”
刘文轩继续问:“我有多少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
莫非还是没有考虑,“一到两年吧,如果你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咱们用业绩说话,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最终奖励。”
刘文轩笑了,“哦?能不能透漏一下是什么样的奖励?”
“这个没什么不好说的,比如公司的期权股份奖励,比如更大的,供你发挥的工作平台等等。”
莫非倒是不介意和别人分享蛋糕。
只要他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用一些子公司的股份,去绑定一些专业领域内的精英人才,让他们尽心尽力的主动付出,在他看来,这是最合乎激励事业积极性的方式。
太祖都说过,要发挥主人翁的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嘛。
“更大的平台?”
刘文轩显然对于平台的渴望,更甚于公司股权的奖励。
他倒也不是看不上那个股权奖励,而是一个人走到了一定高度,自认而然的,就会有自己更大的抱负。
这个和野心与欲望无关,而是和追求与理想等同。
虽然二者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听起来就是高大上啊,不是吗?
最起码这句话问出口,莫非就不由得再次对他高看了一眼。
他同样笑了,“当然,香江毕竟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小池塘是容不下真龙的,想要做大做强,向外开拓是势在必行的,比如英吉利,比如美利坚,甚至是祖国大陆……”
既然他已经涉足了传媒领域,那么当然就不会囿于香江一隅。
以英吉利为踏板,跳上欧美的土地,再来个回马枪,回归祖国大陆才是正理。
太宗说过,这就叫做走出去再引进来。
而且,莫非早就瞄上了几个小目标……
比如《泰晤士报》,就是摆在眼前的一个机会。
这家英吉利老牌的综合性日报,不仅在英吉利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还代表着英吉利主流媒体的风向以及趋势,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自己巨大的影响力。
它诞生于18世纪,崛起于19世纪,20世纪初迎来第二次巅峰期。
但经历过约翰·雅各·阿斯特家族和罗伊·汤姆森时期的不善经营之后。
如今的《泰晤士报》,已经可以说是不堪重负。
而按照历史的发展,明年也就是1981年,澳洲人鲁伯特·默多克,就会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泰晤士报》。
进而开启大规模的制度改革。
引进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完善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
并采用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以新颖的大幅彩色照片,进一步软化的风格,在严肃性与可读性的平衡点上,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