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人尽其才(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
“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
大年初四,龙井村。
上午,巳时。
在里长和几位村民的陪同下,李医正在龙井村里参观游览。
这里群山环绕,林海茫茫,满眼苍翠,风景非常美丽。
行走在这里的山道上,会让人产生一种宛若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非常奇妙。
相比后世,此时的龙井村完全是原生态,淳朴自然,跟繁华丝毫都不沾边。
但村里那些高低错落的新房,以及平整的山道,却说明这里的百姓生活不错。
村里只有几十户人间,一百多村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毫不起眼。
就这,还是后迁入了一些村民的缘故,原来这个村庄更小。
要不是因为突然声名鹊起的西湖龙井茶,外面世界的人,几乎都不知道这个小村庄的存在。
随着西湖龙井的横空出世,这个小山村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杭州,乃至整个大唐。
这座小山村的土地,以及周围的山地,也变得无比珍贵,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红。
可惜的是,这里早被当今皇帝赏赐给了自己的嫡长孙,成了李医的封地。
其余那些觊觎这片土地的人,只有干看着眼馋的份。
在李医他们身后,除了众多护卫之外,还跟着很多孩子,一路叽叽喳喳的,非常热闹。
柳非烟也在那些孩子里面,跟几个同龄的小女孩一起嬉笑打闹着,玩得非常开心。
说话间,李医他们已来到山村南边。
在村口的路边,有一眼山泉,泉水川流不息,清澈见底。
行至这里,带队的一位村民介绍道:
“公子,这眼山泉就是龙井村的由来”
“这眼山泉古已有之,泉水常年不息,似乎还透着一股清香,像是龙赐的泉水”
“正因为这眼山泉,吾辈先祖才在这里定居,后来渐渐形成了村落”
“为了便于取水和储水,先祖们在泉口筑了一口石井,并在石头上雕刻了一个龙头”
“由此而始,这口石井就被叫做龙井,本村也被称为龙井村”
“这名字是渐渐叫起来的,先祖都是山民,不知道什么是僭越,还请公子赎罪”
说着,这位村民就长揖到地。
其余几位村民和里长也一样,纷纷躬身请罪。
李医却微笑着摇了摇头。
“无妨,龙井村的名字很好,也很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像这类约定俗成、或者由百姓世代相传得来的名字,谈不上什么僭越”
“对龙井村来说,这个名字和这眼山泉,都是难得的财富,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可千万不敢糟蹋!”
“守着这片土地,守着山上这一片片茶园,你们祖祖辈辈都不用担心吃穿”
听到这话,那些龙井村的村民都感动不已,一个个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他们也都满脸骄傲之色。
紧接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躬身说道:
“吾等草民,一定谨遵公子教诲”
“还请公子帮忙定个公约,来约束村民,保护这眼山泉,保护这片山地”
“吾辈当勒石刻碑,立于这眼山泉旁,警示后世子孙”
话音未落,里长和其余几位村民,以及钱塘县王主簿纷纷躬身施礼,请医公子制定一个保护公约。
李医看了看这些家伙,又看了看这眼山泉,却没有立刻给出回应。
他走到龙井泉旁边,查看了一下情况,随即蹲下身来,用双手鞠了一捧清澈的泉水,送到嘴边喝了几口。
“看来传说一点没错,这龙井的泉水的确甘冽爽口,
似乎透着一股清香的味道,是一口难得的好泉!”
“这样的宝贝,自然要悉心保护,不能随意处置!”
李医赞赏不已地点头说道。
随后,他话锋突然一转。
“我建议在这眼石泉外面再修一个外井,跟内井区分开来,各自规定不同的用途”
“既然大家请求我为这龙井泉制定公约,这样的好事,我非常乐意为之”
“那我就制定一个公约,来保护这龙井泉,约定如下”
“井以龙名,名村龙井,毓秀钟灵!”
“合村严禁:内井取水饮食,外井洗濯衣物,不许犁耙及腥臭杂物入井,时常堀污,不得挖取井石,如有悖犯,罚油香各五斤,决不宽恕”
话音未落,几位村民已狂喜不已地跪在地上,开始磕头谢恩。
“谢公子恩赐,吾等草民感激不尽”
“吾等草民及后辈子孙,必严守公约,保护好这眼石泉,保护好龙井村”
后面跟随而来的其他村民、以及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也都跪了下来,跪满了一地。
李医看了看这些龙井村村民,随即微笑着说道: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地上寒凉”
“回头我会将这则公约写下来,交由你们”
“现在咱们去看看茶园的情况吧,眼看就到采春茶的时候了”
“何时开始采摘春茶,又如何炒制新茶,并扩大茶园规模等等,我有一些新想法”
“我相信,今年制作出的西湖龙井,绝对比去年要好上很多,会更加好喝,也更加珍贵!”
话音未落,现场所有人都已满脸喜色。
仅仅一年时间,西湖龙井已成为杭州的一块金字招牌。
尤其产量稀少的明前茶,更是无比珍贵,价比黄金!
如果能炒出更加出色的西湖龙井,那西湖龙井的声誉和价格,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好事,谁能不为之高兴呢!
……
就在李医在龙井村视察的同时,西湖上已热闹起来。
杭州刺史带着一众手下,正泛舟湖上。
他们可不是来湖上欣赏风景的,现在这个时节,也不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时候。
从明天开始,引西湖水进城的工程就将拉开帷幕。
疏浚并治理西湖的工程,也将同步展开。
杭州刺史他们这是来西湖上考察情况的,为即将展开的一系列工程做准备。
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根据西湖现状,不断跟李医设计制定的方案进行着对比。
尤其是几条引水渠的位置,是他们的重点考察目标。
一番考察下来,包括杭州刺史在内的每个人,都感到心惊不已。
“说这是医公子临时制定出来的章程,我怎么也不相信”
“从这份设计和施工章程就能看出,医公子非常了解西湖的情况”
“我在杭州为官十几年,怕是都没有医公子了解西湖”
杭州通判感慨不已地说道。
话音未落,陈刺史已点头说道:
“很显然,早在抵达杭州之前,医公子对杭州的情况已了如指掌”
“其中自然包括西湖的情况,所以他才能在抵达的第一时间,就拿出这份完备的设计和施工章程”
“由此可以看出,医公子还真跟传说中一样,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听到这话,现场所有杭州官员都不禁打了个寒颤,暗自胆寒不已。
其中就包括许别驾,他眼中甚至闪过一片恐惧之色。
说话间,这艘官船已来到西湖北岸附近。
按照李医的设计方案,这边也有一条通往城中的引水渠。
船航行到这里,大家的注意力却被岸边的一大片葑田吸引了过去。
那片葑田足有几十亩大小,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湖面,看着非常突兀。
此时还没到春耕的时候,人们还在过年。
但那片葑田上却聚集着几十名百姓,正在不停挖掘葑田里的泥土,拆除支撑葑田的木质框架。
在那片葑田四周,还有七八艘船在不停来回穿梭,将从葑田上挖下来的泥土和木料运到岸边去。
而在紧邻那片葑田的岸边,站着一个身穿青色长袍的家伙,面无表情,看着像是一位监工。
看到这一幕,官船上的人并没有感到奇怪,很多人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这些杭州官员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同样的一幕,正在西湖沿岸的很多地方同步发生着,大家之前已见过很多,早就见怪不怪了。
所有建在西湖上的葑田,现在都在拆除,而且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
即便现在正过年,那些葑田的所有者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知道这又是哪家的葑田?真是好大一片田地啊!”
“当初建造这片葑田时,肯定花费了很多钱财和人力物力,现在就这么拆了,未免太过可惜!”
杭州司马发了几句感慨,一副惋惜的表情。
但所有人都能听出,他这番话中暗藏的讽刺之意,以及幸灾乐祸的味道。
无一例外,现场所有人都瞥了一眼许敬福许别驾。
大家都知道,这块葑田是许别驾的,建成才一年而已,估计连本都没捞回来呢,就不得不拆除。
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
正因为看到这片葑田,医公子方才下令,拆除西湖上的所有葑田,一块不留!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医公子这是不是在针对许别驾!
至于其中原因,很多人都自认为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