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沈阳(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占领盘锦后,我军在盘锦做了休整和整编,把义勇军编入队伍,开始进行训练,并且快速的调整进攻方向,海军方面进攻锦州,第二部派出陆战队占据阜新,切断山海关一带倭寇的补给,和唐山一带的主力部队前后夹击倭寇在山海关和唐山一带的军队。陆军继续往沈阳方向进攻,快速在鞍山布置防线,争取快速拿下鞍山,然后以鞍山为点进一步往沈阳推进,一旦沈阳北拿下。整个东北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解放,而且依托东北建立新的兵工厂可以快速的支援前线,爆兵爆武器,加快对倭寇的战斗。

作战计划统一以后,沈阳成为了目前的第一目标,其次是打通沈阳到北平的区域,让这两处连通。关于沈阳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在东北军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基地,更是九一八的开始。

倭寇对华夏东北觊觎已久,早在 19 世纪末就通过甲午战争等一系列侵略行动,试图侵占东北。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倭寇国内经济危机严重,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掠夺资源,倭寇加快了对东北的侵略步伐。倭寇关东军在东北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和侦察活动,为发动侵略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 10 时 20 分左右,倭寇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率领部下,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 7.5 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铁路。倭寇侵略者将 3 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华夏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华夏军队破坏铁路的“证据”,污蔑华夏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以此为借口发动军事进攻。

战斗就在倭寇单方面开启下发生了,战争爆炸发生后,倭寇关东军立即向北大营发动进攻。当时,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第七旅,约有 8000 名官兵。倭寇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向北大营西北角发起进攻,第三大队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第四大队从北面进攻。倭寇进攻非常突然,而且使用了重炮、机枪等武器,火力凶猛。

-面对倭寇的突然袭击,东北军第七旅官兵起初进行了抵抗。然而,东北军最高统帅张学良接到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要求东北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第七旅官兵不得不放弃抵抗,开始撤退。

-倭寇在进攻北大营的过程中,遭到了部分东北军官兵的顽强抵抗。一些士兵不顾“不抵抗”命令,自发地进行了反击。有的士兵用步枪、机枪向倭寇射击,有的士兵用手榴弹炸毁倭寇的装甲车。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抵抗,东北军的抵抗逐渐被倭寇压制。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倭寇于 9 月 19 日凌晨 5 时 30 分左右占领了北大营。

占领北大营后,倭寇迅速向沈阳城发起全面进攻。倭寇兵分多路,向沈阳的各个城门、重要建筑、军事设施等目标发起攻击。倭寇的进攻非常迅速,很快就突破了沈阳城的防线。

- 在沈阳城内,一些警察、保安队和爱国群众进行了抵抗。他们用手枪、步枪等武器与日军进行战斗,有的还在街道上设置障碍物,阻止倭寇的前进。但是,由于倭寇兵力强大、武器装备精良,这些抵抗力量很快就被倭寇击败。

- 1931年9 月 19 日上午 6 时 30 分左右,倭寇完全占领了沈阳城。倭寇占领沈阳后,对沈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屠杀和破坏。许多商店、银行、工厂被洗劫一空,大量的平民百姓被杀害,沈阳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灾难之中。

关于张学良的“不抵抗”的原因,首先是蒋介石的命令影响, 蒋介石一直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将国内其他力量视为最大的敌人,而对倭寇的侵略采取消极态度。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就多次向张学良传达不抵抗的指示。1931 年 7 月,“万宝山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出电报,强调“发生全国排日运动时,恐被苏区政府利用,官民须协力,抑制排日运动,宜隐忍自重,以待时机”;中村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在 8 月 6 日致张学良的铣电中称“无论倭寇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9 月 12 日,蒋介石面谕张学良,称倭寇马上要动手,华夏力量不足,不能打,要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并严令东北军凡遇到倭寇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张学良作为当时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蒋介石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其次张学良可能认为倭寇的挑衅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冲突,不会引发全面的战争。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倭寇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而且倭寇国内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张学良认为倭寇不敢贸然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 张学良和蒋介石一样,对国际联盟抱有幻想,认为国际联盟会出面制止倭寇的侵略行为,所以选择不抵抗,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持克制,不与倭寇发生冲突,国际联盟就会主持公道,迫使倭寇撤兵。

更主要的是在1929 年的中东路事件中,东北军与苏联军队发生冲突,结果东北军损兵折将,一败涂地。这一事件让张学良认识到东北军与外国列强军队在实力上的差距,也使得他在面对倭寇的挑衅时更加谨慎和犹豫。他担心如果与倭寇军队发生冲突,东北军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从而影响到他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从当时的军阀思维角度来看,张学良认为军队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只有保存实力,才能在政治舞台上有立足之地。如果与倭寇军队进行抵抗,可能会导致东北军的大量伤亡和实力削弱,这对于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他选择了不抵抗,以避免与倭寇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从而保存东北军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