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流氓的科技无国界理论(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1993年正式成立的欧盟在当年同样是雄心勃勃。苏联解体之后,华夏当时的经济和工业体量,还对西方世界没有太大的威胁。在这个情况下,德国和法兰西为核心的欧盟力求打造的第二极,争取在科技上、经济上实现和米国的全面抗衡,并争取在军事上谋求独立而先进的军工体系。

在欧盟最为强大的时期,德国的汽车和机床、电子产业,英国的航天航空、造船和核电,法兰西的电子、核电、军用航天、高铁等产业,都有着世界级的竞争力。有着诸如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爱立信、达索飞机、赛峰电子、BAE集团、英飞凌等一大批先进的高科技企业。

并且欧盟还联合成立了诸如空中客车公司、欧洲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科技公司。比如高铁、手机通讯、核电等产业都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个欧盟的GDP曾经和米国非常接近。

米国像对待东瀛国那样,同样不允许有一个强大的欧盟存在。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和高科技控制等手段,逐步分化和弱化欧洲。

首先米国通过一系类军事行动,如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战争、第二次入侵伊拉克等一系列行动。以战争形成的恐慌感和制造的大批中东、东欧和北非的难民潮,持续对欧洲的良性发展做出影响和羁绊。

以一个不稳定的东欧和南欧,将欧洲国家持续绑定在北约的战车之上,让欧洲妄图实现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成为泡影。

其次,通过英国这个欧盟内部最大的搅屎棍,在欧盟内部事务中对法德两国主导的欧盟事务及决策提出反对意见,制造不同的声音,形成事实上难以形成共同角色的政治体。一个内部不稳定的欧盟难以发出一个统一的声音,这就是政治上的最大灾难。

你可以试想一下,连欧盟领导人的电话通讯都受到了米国人的持续监听,欧盟都难以发出统一的抗议声,最终还是米国事实上的附庸。

在高科技产业上除了重点扶持本国相关企业之外,凡是在这些在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上,能够对米国形成竞争的企业,米国都是竭力打压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分拆、强制出售业务等严厉措施,为本国高科技企业保驾护航。

那些事关国家领导地位的高科技行业,必须掌握在米国人手里,而其他的国家哪怕是盟友,都没有资格介入。

西门子、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飞利浦等大家熟知的个人电子终端产品都慢慢消失在普通消费者的眼中。而保持独立研发体系曾经独步全球的法兰西军工产品,也成了欧盟衰弱之路上最大的牺牲品。

红宝石级核潜艇、幻影和阵风战斗机的生产和研发一直都是在极度困难的市场环境之下艰难生存。

被誉为民用客机皇冠上一颗明珠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出事,而被彻底停飞的背后,据报道也有着米国情报部门和政府的阴谋。但是,倔强的法兰西人仍然没有将核心的超音速客机技术交给米国。

赛峰电子、阿尔斯通公司的被打压事件也是全球皆知,前者被迫将许多领先的飞机、火箭发动机技术交给米国并且成立合资公司;而后者则是高管直接在米国被逮捕,并最终交出了包括高铁、电网、核电、再生能源等核心部门,被迫低价出售给了米国GE公司。

就连米国最为铁杆的盟友英国也是难逃米国的打压。BAE公司生产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核心技术、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核心压缩机和大型钛金属合金叶片技术等,都先后被米国公司强行分享而占有。F35垂直起降飞机的背后,就有着大量英国技术和专利的存在。

米国总统访问欧洲或是北约会议时最常被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在米国保卫下的欧盟,为米国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都是远不足以回报的。”

政治家是睿智的,也是理智的,会从一切对于自己或者国家最有利的地方去考虑问题。米国人的霸道和无耻性政治家们都清楚,可是谁又有力量和米国直接对抗呢?

政治体系或者价值观体系的一致性的背景下,是这些政治和军事上附庸米国的国家,首先要确保的行为正确。哪怕欧盟和东瀛国一样,在最近30年中已经成为米国事实上的经济附庸。

约翰逊的欢迎词说道:“欢迎亲爱的米国朋友来到英国访问,我谨代表英国政府对各位到来表示欢迎。英国政府将为一如既往地推动英美之间的合作,并继续保持传统的深厚友谊。”

众人热情地鼓掌表示欢迎。

米国国务卿苏珊发言道:“感谢诸位英国朋友的热情招待,也祝福英美两国友谊常青。长久以来在全球范围,英美两国都是西方价值观的共同维护者,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我们是天然的盟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坚信这条共赢的道路将会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