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津津乐道(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瑶不强逼他们识字,但是青瑶也做了规定,小旗,总旗可以不识字,但百户,千户必须识字,这是一条硬规定,要想升到这样的军官,就必须识字。现在这里所有的军人都知道青瑶说的一句激励军人的话,那就是: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当然这一句话不是青瑶首创,但青瑶用这句话来激励他们,还是起到了极好的激励作用,谁没有向上的渴望?内心里都会有。
而管理后方的人,青瑶也规定,到了一定程度必须是会识字的,这样,即使青瑶不要强逼这些人识字,但他们在这样的刺激机制下,掀起一股识字高潮,连孩子们也识字,男孩女孩都可以一起识字,这是难得的机会,他们都知道,也都珍惜。
所有边军还有那些女人,没有一个认识字的,只有青瑶和李傲留下来的那些私卫全部识字,这些全是青瑶的得力助手,他们不但协助青瑶教书,还协助青瑶训练军队,青瑶连家贵那边的边军也没有忘记,叫他们在训练之余,也要求他们识字,特别是军官。
现在榆林最边疆的屯地,一直到这延安附近,可以说全是青瑶他们的地盘,那些住在榆林城里的百户,千户们在鞑子这样烧杀榆林城之后,都惧怕的很,为了收缴上一季的赋税,他们尽管也到了下面,不但没有见到粮食,还被鞑子惊吓了好几回,甚至还有百户被杀了几个,这么一来,更是没有人敢下去了,当然,他们也有办法,就是收不上赋税,也不再发墩里边军的粮食。他们全缩在榆林城里。胆战心惊的过着,都恨不得能离开榆林,就是到延安那边也比在榆林这个鬼地方要好多了。
而榆林上一任知府项瑾被鞑子杀了之后,朝廷里面真没有一个人再敢过来,真是死亡知府啊!想不开的人可以过来,问题是这些寒窗苦读多年以后才考出进士,能出人头地,正是意气奋发的时候,谁会想不开到这个地方?还是拖家带口的来寻死?
不过,凡是还真有意外,这一次青瑶的爹孟子方兼任榆林知府,他这一次不但连任西安知府,还兼任榆林知府,可这两个地方相隔真的很远啊!中间还隔差不多有千里!可朝廷竟然就这样安排了。
孟子方也同意这样的安排,毕竟项瑾算是因为自己而死,虽然是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推卸不掉的。原本在这样的心态下,孟子方是要主动去榆林的,但被马文良按下来,并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方案,就是要他兼任榆林知府,也就是让他身上多挂一个牌子,不要当真到榆林去的,就是去,也可以在鞑子扫荡之后,过去瞄一眼走人就可以了。
马文良可不想自己看上的未来内阁储相就这样死在榆林,要不是看着他将来有可能也入相,自己不会这么帮着他,还把自己家堂妹也给他做妾,也正是因为马家从自己之后,竟然找不到能入仕的人,只好用姻亲的办法了,这样自己家族也不至于在自己出仕之后,就没有人关照。官场沉浮,万事只有早做准备才会让家族一直昌盛。
孟子方不但觉得自己应该对项瑾的死负责,在得知项瑾的妻儿回到老家荆州之后,也派人过去找到了他们,也亏得孟子方派人前去找了,青瑶派人把他们送回家,也给了两百两的银子安身之后,就离开了。
谁知道流寇会扫荡到他们老家,把他们这里扫荡的干干净净,要不是看出项瑾的妻子鼓着大肚子,这些流寇甚至会把项瑾的遗孀也扫荡走,这些流寇早已不是那些为了一口饭的流寇,而是开始逐渐合并,强大,也开始出现响当当的流寇首领。
他们真正挂起造反大旗,也开始扫荡途径的所有富户,士绅,连这些富户,士绅的妻女也被全抢了做自己的女人,他们这些流寇已经不再满足于一口饭了,他们追求更多,比如权力,比如金钱,比如美人!这些他们都要!
而项瑾的老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士绅,尽管项瑾在京城提不上筷子,但在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是算士绅了,谁家能出一个进士,那是被全乡都津津乐道的,也是本地都引以为豪的,当然会有跟着而来的田地,官人名下的田地是不收赋税的。那项瑾老家在当地当然算得上是士绅了。当然成为流寇扫荡的对象了。
也亏得项瑾的遗孀大了肚子,才躲过这一劫,但家里的钱粮全没了,也被赶出来家门,被那些流寇霸着了他们老家,就这样,项瑾的妻子带着儿子项与之到处看人脸色,那些曾经巴望过他们家的穷亲戚也不再收留他们,他们不得不过起流浪的日子,过起到处乞讨,只是为了一口饭的日子。
孟子方派去的人在当地人的指认之下,才看到大人要他们找的人,竟然落魄到为了一块脏馒头跟狗抢食的地步。实在叫人不胜嘘嘘。
当项瑾的遗孀得知是孟子方派人找他们的时候,这个大着肚子的女人竟然没有任何的推脱,甚至是带着理直气壮的语气答应跟他们去西安。项与之本来不肯,但见母亲态度坚定,也知道母亲好些天没有好好吃一顿饭,没有好好睡一觉,自从父亲死后,老家被流寇抢了之后,项与之瞬间长大,有了男人的深沉,但他还没有褪去儒生的骄傲。不愿去仇人那里仰仗他人鼻息,但孝大于天,母亲的话,他不能不听。就是忍着也要去。更是为了母亲的身体,项与之不得不接受仇人的施舍。
孟子方带着全家人到府衙门口迎接了项瑾留下的妻儿。这件事在朝廷当中引起一定的凡响,所有人对孟子方的这样的行为感到敬佩。一时间,孟子方的名声大起,竟成为儒生津津乐道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