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元年将尽(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哈,就孙权那学识,居然能当上议郎?”孙暠收到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只觉得好笑。
与此同时,又觉得有一些可悲。
儒家没做出,在他们那个阵营而言,这样做属于‘立场正确’行为。
这玩意没有对错可言,就如同男权女权一样,你所出的这个立场,自然会让你为这个立场发话。
对,或许这个世界有不少人在叫嚷着男女平权。
只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最终男女平权,就如同乌托邦一样,大家都觉得这样好,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许都的儒家就这样,为了捍卫从武帝开始得到的利益,打压那些非儒家子弟。
只是能派过去的,都是经过考核,至少也是暗卫的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按照孙权的信中所言,有一批心思灵活的,刚到那边,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拜入某些大儒的门下,也算是打入内部。
于是这部分人,自然就留了下来。
至于那些心思不活络的,还是让他们回来吧!
反正自己也能安排职位给他们,这些人就适合脚踏实地去治政。
留在洛阳那些,按照一般的说法,就算是推举出来的孝廉,到了都城首先要当一段时间的郎官,然后再按照实际情况,下放到各地担任官职。
当然也会有一批人,直接会任命官职。
基本上,连郎官都不用做,直接被外放的都是寒门为主。
昔日朱儁就享受过这个待遇,先是在郡中当主簿,然后举孝廉,迁兰陵令。
再然后居然提拔为交州刺史,讨伐梁龙叛乱。
直至平定梁龙叛乱,才调回洛阳,也只是担任谏议大夫。
说难听点,也就比议郎好一些。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汉末寒门,甚至是平民出身的士人,要出仕是多么艰难。
不是谁都是朱儁,换了个人去讨伐梁龙,可能命都没了。
也有可能,当时朝中群臣,都在想着借此逼迫一些寒门,主动挂印而去,好给他们的人腾位置。
永远都不要,低估朝中衮衮诸公们的邪恶用心。
“把这封信送给伯母,她大概会很欣慰。”孙暠叫了个人,将信函交了过去。
能不被外放,直接在许都任职,可见孙权在那边的表现应该不错。新
当然也不能排除,对方已经知道他的身份。
孙策的二弟,就冲着这个身份,也不会允许他外放。
人已经送过去,也已经在许都扎根下来。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发展。
时间已经到了中秋,袁绍没有率军南下的意思。
只是曹操却干了一件大事,在中秋过后没多久,联合段煨攻入长安,斩杀李傕和郭汜,把朝廷的势力推进到京兆地区。
只是徘徊在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迅速出兵,把凉州给占据下来。
碍于钱粮不足,曹操没有能继续推进到凉州。
也不知道在私下,他是否会对这两个摘桃子的咬牙切齿。
收到消息的孙暠却是知道,只要曹操知道,马腾是心向汉室的,那么今年内打下凉州,至少打下个三四个郡,问题不大。
问题是,自己也没有必要提醒他这点。
最多感慨一番,有人在许都就是方便,有什么消息也能立刻传递过来。
许都刚刚收到消息,不到两天,消息已经送到自己案上。
正常来说,大概还要再过个三五天,才能被豫州那边的暗卫知晓,然后又过一两天,才能传到自己手里。
如果按照原始的传播速度,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怕都未必传到江南这边。
毕竟大部分的百姓,基本不会乱跑,会乱跑的,要么是流民,要么是外出游学的士子,再不然就是商人。
不如说,消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大概就是商人。
消息传递速度太慢,这才是一个皇朝最大的隐患。
它没办法实时了解到地方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尤其是和世家豪族狼狈为奸的官员,要隐瞒地方发生的事情,兼职的轻而易举。
打个比方,板楯蛮被歧视对待,做最重的工作,那最少的工作,税赋和徭役也比汉人要高。
再加上高利贷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把他们逼反了。
只是朝廷能收到的消息,大概就是一群蛮人不服教化,犯上作乱。
可问题是,朝廷,主要是皇帝根本真不知道实情,否则大概会怼一句:那要不要我让你们,好好体验一下所谓的‘教化’?
“如何提升消息传递速度……”自然的,孙暠如今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以前地盘只有扬州,发生什么事情,大概当天就能知道,最迟第二天。
可现在地盘大了,就说交州那边,发生什么事情,至少要三天才能收到。
同样的,荆州和豫州,尤其是徐州那边,有什么军情,大概也要两三天才能传递回来。
信息传递速度,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科学水平。
驰道,水路,驿站都算上,换人不换马八百里加急也没用,该是一两天还得一两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