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宋钦宗赵桓(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或1161年),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他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异母兄,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

一、生平与继位

早年经历:赵 桓早年被封为京兆郡王、定王,并在大观五年(1111年)被立为太子。他的继位是在宣和七年(1125年),当时金国在消灭辽国后,分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宋朝国都开封。宋徽宗赵佶在惊恐中禅位于赵桓,赵桓随即登基 为帝,改年号为靖康。

性格特点:赵桓与其父宋徽宗一样,性格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

二、在位期间的政治与军事

贬斥奸臣:赵桓即位初期,曾贬斥蔡京、童贯等奸臣,并重用李纲等忠臣抗金。然而, 他很快便听信谗言,罢免了李纲的职务。

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渡过黄河,围攻开封。赵桓在面临金军威胁时,多次表现出动摇和妥协,最终未能有效组织抵抗。同年十一月,金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包括赵桓在内的众多皇室成员及大臣,史称“靖康之变”。

三、被俘与去世

被俘北去:靖康之变后,赵桓与父亲宋徽宗等人被金军俘虏北去,押往金国都城。在金国期间,他们备受屈辱和折磨。

去世时间:关于赵桓的去世时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在燕京去世;另一种说法则是他去世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四、历史评价

赵桓作为北宋的末代皇帝,其统治时期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的时期。他在位期间未能有效应对金军的威胁,导致北宋灭亡。因此,他在历史上通常被视为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曾试图进行改革和抵抗,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综上所述,宋钦宗赵桓是北宋历史上一位具有复杂性和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生平经历和统治时期都充满了曲折和波折,对北宋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桓去世后,南宋对他的评价主要受到其在位期间的政治表现以及“靖康之耻”事件的影响。以下是对南宋评价赵桓的一些归纳:

一、政治表现的评价

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南宋普遍认为赵桓在政治上缺乏决断力,面对金军的威胁时,他多次表现出动摇和妥协,未能有效组织抵抗。这种性格特质导致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常常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听信谗言、罢免忠臣:赵桓在即位初期虽然曾贬斥奸臣、重用忠臣,但很快便听信谗言,罢免了抗金名将李纲等忠臣。这一行为被南宋视为他政治上的重大失误之一,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靖康之耻”的评价

国家耻辱的象征:“靖康之耻”是北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赵桓作为当时的皇帝,与父亲宋徽宗一同被金军俘虏北去,受尽屈辱。这一事件对南宋而言是巨大的耻辱和伤痛,因此赵桓在南宋人心目中往往与这一耻辱事件紧密相连。

未能守护社稷:南宋评价赵桓时,常常会提到他未能有效守护国家社稷的失职行为。作为皇帝,他未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领导人民抵抗外敌入侵,反而选择了妥协和投降,导致国家覆灭。这种行为在南宋人看来是不可原谅的。

三、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南宋对赵桓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他被视为一个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皇帝,在政治上缺乏决断力和判断力,听信谗言、罢免忠臣;同时他也是“靖康之耻”事件的象征人物之一,未能有效守护国家社稷导致国家覆灭。这些评价在南宋时期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评价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虽然南宋对赵桓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但也有学者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曾试图进行改革和抵抗只是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分析历史背景和人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