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被困,永安城破!(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战略以及战术上的失败,让元军士气大伤。
再加上在吃食,军饷等方面完全无法和汉军相提并论,
虽说朝廷的体量大,资源也更丰富充足。
可用钱的地方也多啊。
就拿海山来说,他的封地税收,范围,比赵玉那点地盘大了不知多少。
但这些钱除了要花在封地官员,官兵,百姓民生等各个地方之外,还要预留下来一大部分,用来培养新的官员,用来赏赐拉拢朝中官员,蒙古部族等等,还有每年囤积收购粮草兵器等等,各个方面,简直是花钱如流水。
封地那点税收根本不够用,还得另外在派人在江南地方贪腐搜刮。
而他手里能用来奖赏士兵的钱粮虽说不算少,但也并不算很多。
毕竟摊子越大,琐碎的事情就越多,要负责的事情也就越多。
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而赵玉呢,做的都是无本的买卖。
分给农民的土地不是自己的,老百姓种了地还给他交税。
从地主家搜刮来的钱粮也不是自己的,用来养兵,养工匠。
就算废除徭役,改为发放粮食铜板的雇佣制度。
可实际上,他发给百姓的细粮,钱财,并不会在百姓手里停留太久。
老百姓怎么舍得把那些发放的细粮吃掉的。
都是拿到附近县城,汉军官营的粮食铺子,一斤细粮外加五个铜板就能换五斤粗粮。
对于百姓来说,能用这个价格换粗粮,那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要知道在过去那些地主老财的手里,一斤细粮只能换三斤的粗粮,经常缺斤少两不说,往粮食里掺草梗子,掺沙土的也都是常有的事。
人家同济商会秤都给的高高的,还不掺东西,真是良心商家。
可事实上,哪有商家会亏本的。
按同济商会从外头收回来的粗粮成本,一斤细粮足能换十斤粗粮。
改善民生是真的,但驭民之术也是真的。
这里头的差价跑哪去了?还不都落在了汉军的口袋里。
而对于汉军士兵官员来说,每个月下发的饷银,大多是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用来建房子,屯粮食,做衣服。
那这汉军属地的布庄,砖厂还不都是赵玉的同济商会开的?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循环。
钱粮在市场上流通一圈,最终回到了分配者的口袋。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经手过的每一个节点,都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所以,赵玉丰厚的军饷粮草,或许会有损耗,但对比起她所收获的东西来说,简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