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战乱余波(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后的日子里王法奔波于官府衙门之中,在银子的强大攻势下,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当然跟那些一手遮天的权贵相比,王法只能吃他们留下的肉沫子,购买一些权贵看不上眼的土地。

在这个过程中王法终于见识到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让人大跌眼镜。原来张口闭口大谈仁义道德和正义君子的官员居然如此厚颜无耻,贪得无厌,道貌岸然!

反而目不识丁的百姓,官员口中的泥腿子草民黔首,反而显得善良淳朴,人畜无害。但是百姓一旦因为遭受官府欺压而表达不满就会被官员称为刁民!

“真是三观碎一地,我想回农村!”王法心中忍不住大呼道。

随着土地到手,王法开始招收流民当佃户。由于流民众多,很快就人满为患。之前流民的眼神黯淡无光,如同死灰一样麻木不仁,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了灵魂。如今看着流民眼神中充满了希望,王法内心深处深有感触。

历朝历代实行愚民政策,把百姓驯化的如同绵羊一样温顺,只要有一口吃就绝不会造反!

然而人性总是贪婪的,每一个统治者都是索取无度,变本加厉,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说白了没有把百姓当人对待。

古代有一个有意思的官职名,就是州牧。“州牧”这个官职名体现了统治者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而是当成牲口看待。

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和牲畜一样,都是需要管理的对象,把百姓当成牲畜对待。

其中牧民之术的佼佼者就有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

商鞅主张将民众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温饱线上。

将国家与民众对立起来,强调国家的富强必须建立在民众的愚昧与贫穷之上,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理论。民众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强、越稳定,这是商鞅变法的核心逻辑。

商鞅之后,将弱民、贫民、愚民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使之具有强烈可操作性的人,是韩非子。与商鞅一样,韩非子也是反智的。

韩非子说,常规的办法是“劝之以赏”——用利益来诱惑民众、“畏之以罚”——用刑罚来恐吓民众。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在《五蠹》、《六反》等篇章里,韩非子建议,应该对民众实施改造。具体的改造方法如下:

首先,有五种人需要被清除。

这五种人是:学者(约相当于儒家)、言古者(约相当于纵横家)、带剑者(约相当于游侠)、商工之民(商人和从事各种技艺的人)和患御者(约相当于食客或者权力掮客)。

其次,有六种人需要被教育。

这六种人是:畏死远难之人、学道立方之人、游居厚养之人、语曲牟知之人、行剑攻杀之人、活贼匿奸之人。

从此以后在统治者的眼里百姓就是草芥,牛马牲口一样低贱,可以随意揉捏。殊不知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所以历史上改朝换代频繁发生!

然后王法又开设粥棚,救济饥肠辘辘的难民。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难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蜂涌而至,当喝到第一口粥之后喜极而泣,嘴里不停地的说着,王法是大善人,活菩萨!

听到难民口口相传的名声,王法欣慰地笑了,暗道目的已经达到了。毕竟王法不是儒家宣扬的大圣人,付出不求回报,那是扯犊子了!

回顾历史教科书中,每次描写农民起义都是轻描淡写,只告诉起义背景和过程,还有最后的结果。

至于起义前的准备则丝毫不提,给人感觉好像发动起义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进入社会后王法经过一系列毒打增加了阅历,不再是学校时候的小白青年,想法不会那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