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就挣点儿劳务费(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瑾说:“理论上的事听你谢师兄的,人家是贸大的高材生,什么历史啊,沿革啊,转型啊,他能说得头头是道。我呢,说不上那么多道道。但是这些年,北京外贸确实派了不少人出国。这些人到了国外以后,逐渐的就离开公司,自己单干了。

“咱们公司王伟的爸爸,是北京外贸地毯科的老科长。他爸爸的徒弟就外派常驻斯洛伐克,后来自己开了一家经营地毯的商店,批发零售兼营,他就从王伟爸爸的同事,变成了王伟爸爸的客户。”

郭瑾说:“开始公司对这些出国以后单干的人还是很不满意的,说这些人没责任感吧,没良心吧。可是后来发现,这些人到了国外,他们还是离不开跟国内做生意。

“送他们出去的公司反而成了最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本来应该说北京外贸在管理海外员工方面的能力不足,管理方式方法有问题。但现在看,歪打正着,也不是一无是处。孵化了一批客户。”

谢师兄说:“季总要搞的综合商社,既有她研究日本商社的理论模型,也有北京外贸的实践经验。其实,还有你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摆在那里。

“你们公司不是一个家底很厚的公司。你们公司从一个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公司转型为一家外贸公司,和那些能源、原材料行业管理公司转型的企业化公司,没办法比。

“我们公司这样的外贸公司在工贸一体化转型后,直接动了人家能源行业管理公司的蛋糕。直接面对能源行业管理公司的竞争。我们才知道人家的实力。才知道谁才是共和国长子。

“你们公司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季总作为公司领导,她接手的公司就是这么个公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让她能怎么办?她只能用这种方法搞综合商社,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谢师兄说:“如果说,北京外贸当年搞的综合商社雏形,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你们季总借鉴北京外贸的经验搞综合商社,就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意思。

“季总有陈淑娜做参谋,她从一开始就想到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糟粕是什么?这些驻外外贸员离职的时候,多多少少要占公司点儿便宜。精华是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客户。

“不给你们资本金让你们在境外注册法人公司,是因为我们国家境外投资要经过复杂的审批。像你们这样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获准以国有资金做境外投资。

“一方面是国家不准,另一方面企业不能。有了资本金,账上有了钱,驻外的外贸员就做吃山空,没有动力开发业务。怎么办呢?以货款代替资本金。公司只能给你发货。货卖出去以后,你自己想办法在当地成立公司。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解决了公司和驻外的外贸员之间的利益分配的问题。公司只要所发货物的成本加合理利润。剩下的都是外贸员的。公司不吃亏,外贸员有动力。外贸员不用打小算盘,一开始就让你实现自立门户的终级目标。就像邵燕去西岛,西岛公司的老板就是你邵燕。”

谢师兄说:“但是,这么做对外贸员的压力就大了。收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首先,外贸员要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

“邵燕和男朋友一起去西岛,她这边做着贸易公司的老板,那边还坐着旅行社的老板娘。贸易公司今天不开张,那就等明天好了。邵燕有旅行社养着。你们呢?王鹏你去俄罗斯谁养你?贾勇你去巴西谁养你?你们怎么在当地生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