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古秀才(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顺口溜:小生四十五,衣破无人补。满肚之乎者,百无一用处。

提起昂首村古秀才,三乡五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坎坷人生,可以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高自大,自食其果”来形容。他的可悲可叹的人生结局,至今仍然是村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善良的人们遇到同类的事情,往往拿他做镜子、作比较,教育后者,惋惜前者。

古秀才的父亲古一丁,祖上是当地一位殷实的乡村土财主,到他这一辈遇上战乱,家道中落,不得不克勤克俭,维持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古家一脉单传,到古一丁这一代,几乎断了香火。古一丁年逾四旬,没有子嗣,成了他一块心病。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一丁两口子虽然感情甚笃,但也因此心中惆怅,感到身后凄凉,愧对祖宗,不免唉声叹气。

那年由大明府来了一位法号圣堃的游方和尚,看准了昂首山这座奇山,昂首村这块宝地,他要在昂首山半山腰靠悬崖建一座“大觉佛光寺”,在昂首村建一座“观音殿”。老和尚走遍了滹沱河两岸九沟十八洼,募集善款,倾其所有,请来能工巧匠,大兴土木,终于完成了自己教化众生、广结善缘的宏图大业。

一日圣堃手敲钵盂、口念真经,来到古家门前化缘,古一丁慌忙将圣僧接至中堂,奉上香茶,献上纹银三十两,一躬到地,虔诚地祈求道:“久闻圣僧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蓬荜生辉,三生有幸也!小小心意,只求笑纳。但愿苍天庇佑,佛祖显灵,赐俺古门一男半女,延续香火,余愿足矣!”

圣堃打了个稽首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有如此善举,自当心想事成,贫僧定为施主诵经礼佛,但愿佛光普照,如愿以偿,善莫大焉!”

真巧,古一丁妻子不久怀孕了,他们相信这是善心感召,上天有好生之德,麒麟下凡,喜从天降。因此,古一丁笃信佛教,吃斋向善,周济邻里,修桥补路,与佛祖结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阵春雨,一片彩虹,婴儿诞生了。在满月庆典时,圣堃和尚登门造访。他把襁褓中的婴儿抱起来,好一阵端详,口中念念有词:“善哉善哉,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让俺出家人赶上了!”他把一绺红线绾成的万字结儿挂在婴儿脖子上夸赞道:“这孩子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必成大器!”

古一丁喜得贵子,满面春风。他深信圣堃之言,感激圣僧大驾光临,设丰盛素宴陪伴老和尚进餐。求圣僧为儿子起个吉祥的名字。老和尚说:“这孩子与我佛有缘,来得巧来得妙,就叫妙儿吧!”

妙儿的出生,给古家带来无限快乐,老两口视儿子为掌上明珠,那真是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只要儿子高兴,老两口是百依百顺,从不拗他。妙儿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被宠成了小皇帝,凡事都由着他的性子来。

妙儿长到七岁,古一丁把他送到学堂读书,那位教书先生是位老秀才,非常喜欢这个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天资聪慧的少年,认为这孩子秀外慧中,将来必是得第之人,所以给他取名“文秀”,字“得第”。

老先生精心教导,古文秀学一通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格言联璧六种启蒙课文,很快能倒背如流;五经、四书,心领神会;诗词、歌赋,一点就透。真草隶篆,融会贯通;尤其是柳体书法,工整隽秀;魏碑碣帖,刚劲有力。古文秀成了昂首镇人们心目中的神童。儿子争气,古一丁自然是喜在心头,笑在脸上。逢人便夸,有机会就炫耀。邻里街坊也喜欢奉承,都说这孩子将来必定大有出息,有的人为了讨好古一丁,甚至说“老员外,等着吧,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大富大贵,尽在这孩子身上哩!这孩子前途无量,俺们这些左邻右舍,少不得跟着沾点光哩!”

谁知天不作美,时运不济,古文秀没有读完高小就赶上了战乱,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了古一丁望子成龙的美梦。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古家在兵荒马乱中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供儿子念书了。古文秀虽有上进之心,欲图到城里深造,但父母担心他的安全,不同意他在外边闯荡。一颗明珠就这样被埋没了!

虽然学业无成,半途而废,但在解放初,古文秀仍然是昂首镇数得着的文化人。辍学后,他曾经做过几家买卖字号的账房先生,长袍马褂、文质彬彬、八字方步、古古板板、之乎者也,人们都呼他古秀才。

弱冠之年,英俊潇洒,能写会算,同龄之翘楚,方圆之美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上门提亲者多多,却被古一丁挡驾。他把儿子定格在,攀龙附凤的行列,非要找一个门当户对、有权有势的大家闺秀。岂能“挑在篮里便是菜?”、随便给儿子找一个土里土气的小家碧玉?因此,上门说媒者日渐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