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蒯彻劝说韩信自立失败 张良识破奸计武设被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为汉王立下如此战功,即便他不再相信我,总不至于加害于我吧。”韩信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回想起自己在战场上的一次次胜利,为刘邦夺下的一座座城池,心中满是自豪。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足以让刘邦对他另眼相看,即便有所猜忌,也断不会对他下狠手。“您自认为与汉王刘邦关系良好,想要为他建立万世的伟大功业,我私下里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初常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余结下生死之交,可等到为了张黡、陈泽的事情而发生争吵的时候,常山王张耳就背叛了项羽,带着项婴的人头归附了汉王。汉王借兵向东进军,在鄗北作战,陈余死在了泜水南岸,身首异处。当他们两人结交的时候,亲密得无人可比,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最后却相互残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祸患产生于欲望太多,而且人心又难以揣测。现在您想凭借忠信之道与汉王交好,但是您和汉王的关系不会比张耳、陈余的关系更紧密,而你们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黡、陈泽的事情更重要。所以我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夫文种让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了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就之后却惨遭杀害。俗话说:‘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所以从交友方面来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余;从忠臣方面来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作为借鉴了,希望您好好想想。况且我听说勇力和谋略让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以保住性命,功业压倒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夏说,攻下井陉,杀死陈余,巡行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二十万大军,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这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的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王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却有着高于天下的名望。正所谓人心难测,功高震主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实在为您担心啊!”蒯彻眉头紧锁,神色忧虑。他走到韩信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将军,你如今战功卓着,声名远扬。可自古以来,功高震主之人往往难以善终。汉王虽现在倚重你,但随着局势的变化,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对你心生忌惮呢?当你的功劳大到让他感到不安时,他很可能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对你采取行动。”“我绝不会做悖于汉王的事情。你再说,我就杀了你。”韩信怒目圆睁,脸上浮现出愤怒之色。他紧紧握住剑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被蒯彻的话触到了逆鳞。他对刘邦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蒯彻的质疑让他感到无比愤怒。他觉得蒯彻是在挑拨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是对他忠诚的亵渎。蒯彻看着韩信愤怒的模样,心中满是无奈。他本想劝韩信认清刘邦的为人,抓住项羽来请求结盟的时机,独立于楚汉之外。他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如果韩信能够独立,或许可以在楚汉之争中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也能避免日后可能面临的危险。但韩信对刘邦的忠诚让他的劝诫变得无比艰难。蒯彻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将军,我并非有意冒犯你的忠诚,只是为你的未来担忧。如今局势复杂,你不可不防啊。若你执意如此,日后恐追悔莫及。”然而,韩信依旧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刘邦不会辜负他的忠诚。一根筋的韩信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报答昔日的知遇之恩,韩信最终还是选择一心为刘邦打天下,这让蒯彻忧心不已。“真不知道是我疯了还是你疯。”见韩信如此油盐不进,蒯彻满脸的难以置信与无奈。他怔怔地看着韩信,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去。蒯彻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将军啊,我一心为你谋划,可你却如此固执己见。我实在不明白,为何你就不能看清这局势,为何就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多做打算呢?”蒯彻站在那里,久久未动,仿佛整个人都失去了力气。最后,他只好黯然退下。心灰意冷之下,蒯彻觉得自己的一片苦心都付诸东流,心中满是失落与挫败感。没过多久,蒯彻便仿佛变了一个人,整日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仿佛得了自闭症一般。曾经那个足智多谋、意气风发的谋士,如今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作为项羽使者的武设,在见拉拢韩信不成之后,心中便涌起了另一个计划。他深知,若不能让韩信站在项羽这一边,那么至少也要让韩信与刘邦彻底决裂,这样才能为项羽争取到更大的优势。武设开始精心谋划起来。当他听闻刘邦的使团快要到达齐国时,眼睛一亮,一个计策涌上心头。他迅速派兵,打着韩信的旗号,在半途设下埋伏。那些士兵们严阵以待,隐藏在道路两旁的隐蔽之处,只等刘邦的使团出现。终于,刘邦的使团缓缓走来。武设的士兵们立刻冲了出来,大声喊道:“我们齐王韩信有命,无论是汉军还是楚军,都必须投降,否则的话格杀勿论。”这一声喊,如同一道惊雷,在空气中炸开。使团中的卢绾本就对韩信没有什么好感。他一直觉得韩信自视甚高,居功自傲。如今听到这番话,当即就认定他已经背叛了刘邦。卢绾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个韩信,竟然敢背叛汉王。我定要将此事告知汉王,让他看清韩信的真面目。”卢绾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觉得韩信的行为是对刘邦的不忠,也是对整个汉军的背叛。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卢绾没有贸然前进。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判断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停下脚步,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决定派人绕到山坡后面进行侦查。他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士兵,低声嘱咐他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务必查清楚情况。士兵们领命而去,卢绾则在原地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不知道前方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韩信是否真的背叛了刘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卢绾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终于,派出去的士兵回来了。他们迅速返回使团,向卢绾和张良禀明情况。卢绾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韩信的人马?”士兵们喘着粗气,说道:“回大人,我们绕到山坡后面侦查,发现埋伏的人马实则是楚军,而且带队的竟然还是个文官。”听到这个消息,卢绾和张良对视一眼,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张良微微皱眉,思索着楚军此举的目的。他明白,这一定是项羽的计谋,想要离间韩信和刘邦。但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否则局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文官?”卢绾满脸疑惑,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士兵继续说道:“没错,大人。我们在山后还发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这条小路蜿蜒曲折,若不是仔细查看,很难发现。我们觉得绕过这条小路,可以直接到达敌人的后方。”卢绾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果断。他转头看向张良,说道:“张大人,看来这是楚军的阴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张良微微点头,说道:“卢将军所言极是。你带人包抄过去,务必小心行事。”卢绾领命,立刻召集人马。他神情严肃,声音洪亮地说道:“兄弟们,楚军竟敢在我们面前耍阴谋。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现在,跟我一起包抄过去,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汉军的厉害。”士兵们士气高昂,齐声应道:“是!”很快,卢绾就带领大队人马摸到了楚军后方。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就在卢绾带领大队人马冲向楚军后方时,一开始楚军还沉浸在设伏等待的状态中,全然不知危险已然临近。卢绾二话不说,立马挥手下令:“冲!”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冲了上去。然而,片刻之后,一名楚军士兵不经意间回头,这一回头,顿时让他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恐。“敌袭!敌袭!”这名士兵惊慌失措地大喊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恐惧。这一喊,瞬间打破了楚军的宁静,其他楚军士兵纷纷转头看去,当他们看到汉军如狼似虎地冲过来时,一个个都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有的士兵急忙拿起武器,准备迎战,却因为太过慌张而手忙脚乱;有的士兵则吓得呆立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还有的士兵开始四处逃窜,试图寻找逃生的出路。武设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脸色煞白。他努力想要稳住局面,大声呼喊着让士兵们镇定下来,准备抵抗汉军的攻击。但此时的楚军已经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根本无法听从他的指挥。混乱中,楚军士兵们互相推搡、碰撞,场面一片混乱。武设原本信心满满地设下埋伏,企图离间韩信与刘邦,却万万没料到局势会急转直下。当听到后方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时,他才惊觉自己已经被前后夹击。那一刻,武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作为一个毫无打仗经验的文官,他顿时慌了神。恐惧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武设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身旁的几个亲兵见势不妙,急忙上前,一边呼喊着让他赶紧撤离,一边护在他的周围。在亲兵的护送下,武设狼狈逃窜。他脚步慌乱,身形踉跄,心中满是绝望与恐惧。然而,汉军的追击速度极快,他们如同一群凶猛的猎鹰,紧紧地盯着猎物。武设他们没跑多远,就被汉军追上了。面对气势汹汹的汉军,武设和他的亲兵们根本无力抵抗。很快,他们就被汉军抓住了。而那些楚军士兵们,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伤亡大半。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楚军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只有寥寥数人凭借着运气和敏捷的身手,侥幸逃脱,保住了性命。但他们也都惊魂未定,满脸惊恐地逃离了这个血腥的战场。张良看着惊魂未定的武设,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洞察。他微微扬起下巴,缓缓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先生打着韩将军的旗号来攻击我们,又派人到汉王那去送信,是想离间汉王和韩将军的关系。只可惜,这一石二鸟之计,看似精妙,却最终击中的是自己。先生啊,你这计谋虽巧,却低估了我们的智慧和警觉。”武设听着张良的话,脸色更加苍白,眼神中满是羞愧与懊悔。他低下头,不敢与张良对视。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被识破,如今陷入了绝境。考虑到武设是自己的旧相识,张良并没有为难他。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念在旧情,我不与你计较。但你此次的行为实在不妥,希望你以后好自为之。”随后,张良命人将武设送回汉军大营。看着武设离去的背影,张良心中也有一丝感慨。处理完武设的事情后,张良没有丝毫耽搁,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临淄。一路上,他心中思索着当前的局势,思考着如何应对项羽的离间之计,以及如何稳定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关系。他知道,此时的局势十分微妙,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以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