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东方盖茨比(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游一场戏中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安排,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比赛,这恰恰是博弈论的一个生动实践。再比如,像《孙子兵法》这样的古代军事书籍,其中所蕴含的军事思想,简直称得上是最早的博弈论着作了。

因此,在为自己发现的这一新理论命名时,李斯年没有像“蝴蝶效应”那样起的那么随意,而是决定追溯华国古代文献,最终他从《论语·阳货》中找到了“博弈”一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弈”在古代主要用来描述下棋、赌博等策略性游戏,李斯年认为用这个词来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优化策略问题十分贴切,也符合该词在古代文化和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

经过一番努力,李斯年终于将这些发现与思考整理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在论文中,他不仅详细探讨了“囚徒困境”、“田忌赛马”、“市场定价”等经典案例,还大胆地将博弈论应用于分析国际政治中的复杂现象。如年初“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日法意五国签署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中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李斯年认为这就是列强之间“博弈”的结果。

在论文中他指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游戏。每个国家都试图通过增加军费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以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然而,当所有国家都采取这种策略时,最终只会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战争风险的增加。因此,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限制军备竞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这种全局性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无疑为“博弈论”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李斯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个无心之举会又一次引发学术界的轩然大波。这篇他撰写的名为《博弈论》的论文,在杜威教授的推荐下,被《米国经济评论》杂志所采纳并发表。这篇论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学术界激起了千层浪花。它不仅被后人誉为“运筹学”、“博弈论”以及“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之作,更值得一提的是,论文中对国家间军备竞赛的精辟分析,竟然在五十年后为美苏两国的核裁军谈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然而,此时的李斯年却毫无意识,他甚至在寄出稿件后就将此事抛诸脑后,转而思考起另外一件事情。近期,在大哥和未来岳父的带领下,李斯年频繁出席各类酒会,这让他对沪上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丝毫不逊于他在纽约的所见所闻。

沪上,这座城市目前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华国的经济中心,更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其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以及京沪、沪杭铁路的交汇点地位,使得沪上成为了通往华国内地的关键陆上交通节点和水上要塞,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所以,尽管此时的华国十分的贫穷落后,但在沪上这座城市里,上层社会的奢靡之风却与纽约的富豪阶层相比不遑多让。在这里,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和“勤劳节俭”的华夏传统美德,正在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沪上和纽约,这两座城市都是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在这繁华的背后,也都隐藏着社会阶层的鸿沟、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与精神的空虚、道德底线的失守、梦想的幻灭与现实的残酷,以及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在沪上,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军阀的剥削,这些社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斯年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既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米国广受好评,那么他为何不以沪上的富豪阶层为原型,创作一部属于华国人的盖茨比故事呢?华国的社会现状无疑会为剧情增添更多的戏剧张力和冲突。

说干就干,李斯年凭借自己在酒会上的所见所闻,开始构思一个超越盖茨比的东方爱情故事。他相信,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在二十世纪初的华国,浙省的一个宁静乡村,年轻的林志远和苏婉儿青梅竹马,两人情深意长。林志远胸怀壮志,想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国家命运,决定出国留学。他向苏婉儿许下承诺,学成归来便娶她为妻。

数年后,林志远学成归国,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乡寻找初恋苏婉儿,却发现她已嫁给了沪上的富家公子陈家骏。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林志远心如刀绞,深感被背叛和遗弃。

失意的林志远同样来到沪上这座大城市,决心要成为陈家那样的有钱人,找回失去的爱情。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报国的初心,凭借着留学的背景,成为了列强在华国的代理人,通过压榨穷苦人民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

成为富豪后的林志远试图重新追回苏婉儿,却发现她已不再是那个纯真的乡下女孩。在奢华生活的腐蚀下,苏婉儿也变成了一个追求物质享受的拜金女。她将与林志远的暧昧关系视为一种刺激和消遣。

林志远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堕落和背叛初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了受到自己压榨的穷苦人们的惨状,心灵受到巨大震撼。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他决定放弃一切浮华和虚荣,回归本心。

林志远离开了沪上这个物欲横流的城市,回到了他与苏婉儿初识的乡村。他在那里建起了一所学校,致力于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而苏婉儿在失去林志远后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