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理想和人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总而言之,啥都管,除了雷劈。
汴梁城最近的还有一件热闹事儿——苏轼的送别会。
苏轼已经辞了开封府推官,赋闲在家,等待分配工作,所以有大把时间开趴体。
开封府推官这个职务是当年王安石强加给苏轼的,原因自然是苏轼老给他找麻烦,把老王搞得烦不胜烦。
于是他就让苏轼去做开封府推官,让苏轼忙碌于杂务,没时间盯着他。同时也带有浓浓的警告意味。
开封府推官,满员四人,掌刑狱讼诉。如果那天王大卫没写《宋律贴》,他有25%的概率能与苏轼一起畅谈理想和人生。
虽然苏轼离京已成定局,但什么时候走还不知道。甚至苏轼去哪儿,做什么官儿也没定下来。
赵顼想让苏轼做一任大州知州,王安石不同意,只肯给个通判,二把手。
这实在是太小心眼儿了,不过考虑到这两年苏轼给王安石添的堵,大家也能理解。
而且,王安石也拿出了站得住脚的理由:苏轼的资历不够。
苏轼,嘉佑二年进士。跟王厚的父亲王韶、王厚的章世叔章惇(第一次)同年。算算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这十四年中,苏轼先后两次丁忧,备考制科又用去了一年多,唯一做满一任的其实只有签书凤翔府判官一职。
认真起来,王安石的理由还真让人无话可说。
只是王相公只对苏轼一个人认真,对其他人一点儿都不认真,还经常越级提拔“人才”,同样让人无话可说。
所以有不少人扼腕叹息:苏轼于熙宁二年二月回京,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要是当年苏子瞻丁忧结束后立即动身,不要在老家搞那么多事儿。
也不要一路游山玩水,这样至少可以提前好几个月返回汴梁。
那可能现在的一切都完全不同了。
不过现在说啥都晚了,只能给苏轼开欢送会了。苏轼为人风趣、性情豁达,朋友多,粉丝更多,送别会开了好几场。
章惇也出席了一场。章惇和苏轼政治立场不同,章惇已经“投靠”了王安石,趁着吕惠卿不在,正在跟曾布争夺“头马”的位置。
虽然苏、章立场不同,但两人却是朋友。苏轼任凤翔府判官的时候,章惇任商洛令,两地相邻。
嘉佑七年秋,陕西路在长安举行解试,章惇与苏轼皆参加试务,由此相互结识,“二人相得欢甚”。
苏、章两人在趴体上心情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刘五却在樊楼组织了一场小会,只邀请王大卫、王厚、曹七参加。
酒宴上,刘五对家里的事情只字未提,一番痛饮,和王大卫、王厚深情拥抱,然后酩酊大醉,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