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奇葩的打仗方式(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时宋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楚军却刚刚渡河、没有列好阵。此时宋国的大臣就建议宋襄公趁此机会偷袭击败楚军,但宋襄公却怎么都不同意,一定要等楚军列好阵才出击。

除此之外,他还下令不许攻打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能对年老的士兵下手。他的这一举动导致了宋军的惨败,更是成了后世的反面教材。

但在当时,宋襄公这些举动是符合战场礼仪的。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不仅不能攻击受伤的敌人,追击敌军只能追50步,有时甚至还需要帮助敌人逃跑。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爆发。

战中晋军大败,在追击的过程中,晋军有一辆战车坏掉了。按理说楚军应该把握时机取下晋军的性命,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楚军非但没趁机动手,反而还帮晋军修起了车。

不只是战前、战时,就连战后也要讲究礼仪。

战争结束之后,获胜的一方要举行“封师之礼”,也就是把敌军的尸首收集在一起,封土埋葬。随后,战胜方凯旋而归,国君要在都城犒赏将士,献捷报于宗庙;

而在国外则要举行“凶礼”,国君要哭着迎接军队回城,还要祭奠死亡的将士。此外,战场上俘获的士兵也不能轻易杀害,他们通常会被遣返回国或者留在战胜国做工。

像战国时期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情况,在春秋时期是很难发生的。

有些时候,春秋时期的国君甚至要犒赏敌军将士。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军大将郤至就相当遵守战场礼仪。

他在战场上遇到楚共王的车驾时下车行礼,然后再上车接着打。这一举动深得楚共王赏识,战后楚共王还派人犒赏郤至一把弓箭,以示对他的赏识。

除了战前、战后的礼仪外,春秋时期还有一种礼仪叫做“犒师礼”。所谓的“犒师礼”就是用酒肉财物来犒赏军队。

在当时,诸侯们不仅可以犒赏自己人,甚至还可以犒赏敌军。公元前537年,吴楚鹊岸之战中,吴国就是借助“犒师礼”制退楚军的。

当时楚王已经带着军队驻扎在了安庆治州一带,本来想趁吴国不备大举进攻。但在进攻前夕却遇到了前来犒赏楚军士兵的吴国大臣。

绝缨之宴的到来无疑昭示着楚军偷袭的打算已经暴露。一番考量之后,楚军只好退兵。

无独有偶,郑国商人弦高也行过一次“犒师礼”。秦国正暗中行军,想要偷袭郑国,但在行军途中他们的踪迹却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