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托孤白帝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么明显的战术失误,难道蜀汉无人发现吗?有,比如黄权。
从一开始,黄权就不建议轻敌冒进。他认为吴军骠悍善战,蜀军又是从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所以他希望自己为先锋去试探虚实,刘备在后方坐镇即可。这当然是比较稳妥的策略,但是刘备没有听,执意亲往江南前线。
自从关羽、张飞死后,刘备像被人下了降头,谁的话都不听。诸葛亮和赵云都劝不住他,还有谁更有能耐?所以,众将士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备连营百里,心里则暗暗祈祷吴军不要打过来。
然而,怎么可能不会打过来呢?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曹丕都能发现破绽,近在咫尺的陆逊会视而不见?
陆逊用了最简单也最残酷的败敌之法:火攻。
他命水军封锁长江,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剩下来的吴军将士人手一把干柴,不要命地往蜀汉军营里扔,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伤亡极其惨重。
刘备趁乱突出重围。他命令残兵在险道上焚烧铠甲以阻挡吴军追击,仓皇逃回永安(今重庆白帝城)。诸葛亮接到刘备后,叹息道:可惜法正死了,否则他一定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
至于黄权,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截断无法返回,只得率部投降曹魏。有人奏请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不同意。他回答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
黄权也是个有节气的奇人。
魏文帝曹丕问他:“你前来归顺我,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受刘主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这才前来投降。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敢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曹魏群臣相互庆贺,只有黄权脸上不带一丝笑意。
司马懿也很器重他,有一次问他:“蜀中像你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回答说:“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
公元239年,黄权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谓开府一词,即从黄权始。
刘备死于公元223年,但病根埋在两年前的夷陵之战。这一仗输得他无话可说,还得咬着牙往肚子里吞与东吴议和,从此一病不起。他才真是被气死的。
公元223年2月,诸葛亮从成都赶到白帝城。同年3月,刘备病榻之上托孤于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他的意思是,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无能,你就取而代之罢。诸葛亮痛哭流涕,回答说:“臣愿竭尽心力辅佐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年6月,刘备病逝于永安宫。蜀汉政权进入诸葛亮时代。他面临的局势比刘备更加复杂,更加艰难。蜀汉本就政治派系林立,自刘备死后,世家大族更加专权自恣,君臣之道大有被世族专权取代的趋势。
但无论如何艰难,诸葛亮必须坚持到底。为了凝聚民心,扭转局势,诸葛亮采取了两个措施:伐魏,和法治。伐魏,以将国内矛盾转化为国外矛盾。法治,以打击不法豪强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