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初唐四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676年,王勃在探望父亲归来途中,突遇南海风急浪高。“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他的绝世文才灿烂华丽如火焰燃烧,却不料遭遇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在波谲云诡的人生之舟中颠簸起伏,最终不幸落水,被救起后受惊吓而死。
相传唐高宗读到《滕王阁序》后赞叹不已,在获知王勃死讯后喟然长叹道:可惜,可惜,可惜!
杨炯(650年-693年)也是一位神童。他自幼聪明好学,二十七岁即科举及第,一度官至太子李显的詹事司直,仕途一片大好。但是,其伯父杨德干之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举事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受到株连。“出涕沱若,戚嗟若。”他悲伤叹息之余,被贬到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担任司法参军,幸运的是并无性命之忧。
五律《从军行》是其诗歌代表作,笔力雄强,抒发了他书生爱国,渴望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公元692年,杨炯出任盈川(今浙江省衢州市)县令,翌年病卒于任上。
骆宾王(640年-684年)同样被称为神童。相传他七岁时便写了着名的五言诗《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他出身寒门,因父亲早死而贫困落拓,二十二岁初次进京应试却名落孙山。二进长安后终于出仕,却经历了令人心酸的宦海沉浮。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反武时,骆宾王为其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文文辞激昂,气势强盛,历数武则天罪恶,进而强调讨伐武氏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相传武太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徐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积的孙子,因武太后废唐中宗李显而临朝称制,便以勤王救国为名起兵十万讨武。武太后褫夺其赐姓和爵位,派遣梁郡公李孝逸、魏元忠统兵征讨。“王用出征,用嘉折首,获匪其丑,”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则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有人说他投江而死,也有人说他隐姓埋名,落发为僧。
初唐四杰的诗文风格尚未完全脱离南朝宫体余习,但他们诗歌题材则已从风花雪月扩展到山河湖海、边疆沙漠,赋予诗歌全新的生命力,进而开启了大唐的诗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