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开元名相成群(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避居成都,曾与给事中裴士淹提到宋璟,说他不过“沽名卖直之人”。
无论唐玄宗的评价是否准确,宋璟的正直是一以贯之的。他因正直敢谏而获位,也因正直敢谏而罢相。
姚崇提出的十条意见,说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比如他提出不能收受大臣公卿的礼物。这一条皇帝也许自己做得不错,但在百官之间就很难监督实行了。
唐朝制度规定,每年地方主政长官要定期派人定期向皇帝和宰相汇报工作。使者进京后,往往会四处送礼,结交权贵以获人脉资源。
宋璟对此很不满,于是奏请唐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以杜绝受贿之风。这等于动了所有勋贵的蛋糕,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官吏的晋升之途。
公元720年,他因不许犯法官僚申诉,于是授人以柄而被罢相,改授开府仪同三司。
朝廷文武官员对宋璟颇有怨言,但老百姓对他的风评却极高。
宋璟在地方任职时廉洁奉公,尽心尽力造福老百姓,使家家户户安居乐业。比如他在广州任都督期间,因广东人喜欢用茅竹建造的住房容易走水失火,宋璟就教当地居民用砖瓦盖房以减少火灾。
老百姓交相称赞宋璟为“有脚阳春”,这是什么意思?
春天长了脚,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这个夸奖厉害,不由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圣主如天万物春。
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对宋璟的评价非常高,称“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他将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并称为唐朝无人能比的四位贤相。
宋璟干了三年多宰相后离任,他的继任者是张嘉贞(666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一年后,又增加了张说(667年—730年)。
张嘉贞号称不治产业,一度自诩既然官居宰相就不担心饥寒,即使广有田产,一旦犯下罪行也会被抄没。所以他才不做置办田宅的蠢事,以免最后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
这个论调很接近萧何当年。而与萧何不同的是,萧何为自保而不得不置办产业以自污,张嘉贞则是试图贪墨差点获刑而清醒。
公元722年,洛阳主簿王钧为升官,于是私下在洛阳为张嘉贞修建大宅子,不料事情败露。
唐玄宗此时尚能坚守贪腐底线,诏命杖毙王钧。张嘉贞为保命保官,一边督促行刑者尽快行刑,一面又将贪污受贿的锅甩给了御史大夫韦抗和中丞韦虚心,使这两人遭到贬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