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南衙与北司(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等人物,即使口蜜腹剑如李林甫、骄横不法如杨国忠,那也是万万得罪不起。

唐玄宗之前,高力士的恩宠只是个例,不成气候。而安史之乱后,宦官的权力得到质的提升,此时他们开始从内宫走出来担任军政要职,并开始形成定制。

比如唐肃宗李亨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封公拜将,官至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并被授权成为禁军统帅。

让宰相自觉低人一头的是,他们如想拜见皇帝,需要经过李辅国安排。

还有更厉害的,唐肃宗的诏书,居然需要李辅国的联合署名才能生效。

这等于是半个皇帝了。

从此,北风压到了南风,而唐朝的隆冬也就此悄悄来临。

饶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官集团还有能力和宦官抗衡。而且,有几任皇帝也察觉到不妥,一度打算遏制宦官的权力。

但经历过泾原之变后的唐德宗,忽然发现朝臣和将领都不可靠,只有宦官一直忠心耿耿地不离不弃。于是他将神策军指挥权划拨给了宦官,官名叫神策军护军中尉。又设了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的枢密使之职,同样也由宦官担任。

两个枢密使,加上两个神策军护军中尉,合称朝廷四贵。

宦官不仅掌握了军权,还有能力强势干预朝官的权力自留地:政权。

朝官集团当然忍无可忍,于是在唐顺宗年间,爆发了唐朝南衙北司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永贞革新,也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的结果是朝官惨败,而宦官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权力日渐膨胀的宦官们,慢慢有了不属于家奴的自尊和骄傲。于是本来拿钱办事的服务机构,摇身一变成了颐指气使的管理机构。

他们想要的,主子不能不给。而主子想要的,他们可以装聋作哑。这种破事古今有之,令人极度无语。

但是宦官也有发愁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都是皇帝赋予的,皇帝一旦不支持他们,那就只能像牛身上的虱子一样,抖一抖,跌落尘埃,被人踩死。

然而,一头牛身上若是长满了虱子,在没有强大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身上的虱子必然是抖之不尽、甩之不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