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周氏君臣空守信,汉家兄弟不相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1323年)登基后,很快遭到了反噬。

元英宗十八岁登基即位,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他大力推行以儒学汉法为核心的新政,大量起用汉族士人,因此触及到了保守派蒙古贵族的利益。

公元1323年8月,元英宗从上都南返大都,夜宿上都西南三十里处的南坡店,于熟睡之际被弑杀于卧榻之上,史称南坡之变。远镇漠北的晋王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293年—1328年)被迎立为帝,是为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的即位诏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篇白话文登基诏书,而且其中颇有文法不通之初。饶是如此,他依然昭告天下,要“安抚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宁,早就这里即位提说上头,从着众人的心。”

元泰定帝继续推行汉法而崇奉佛教,只可惜他在位期间天灾不断,大寒大雪,大洪大旱,地震蝗灾纷至沓来,致使多地爆发大饥荒。元泰定帝一度召集百官商讨对策,但他一心守祖宗成法,对百官提出的种种建议却多不予采纳。

灾荒连年,朝廷救治无力,致使湖广、云南、四川多地爆发起义起义,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

元泰定帝苦苦维持朝政相当稳定五年后,在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驾崩。元朝帝室再次陷入内乱。

年不足九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在上都即位,是为元天顺帝。

与此同时,大都发生政变。元武宗次子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1332年)被拥立登基,是为元文宗。

当年他父亲失去的皇位,现在他要亲手夺回来。

两都之战随即爆发,元文宗取得最终胜利。天顺帝只做了四十二天皇帝便被诛杀。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规定设汉文庙号、谥号以统治中国,又设蒙古汗号以号令蒙古诸汗国。

比如忽必烈庙号为世祖,谥号为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汗号为“薛禅汗”,意为贤能的大汗。

元朝第二代皇帝铁穆耳庙号为成宗,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为“完泽笃汗”,意为快乐的大汗。

而元文宗的谥号为圣明元孝皇帝,蒙古汗号为札牙笃汗,意为遵从天命的大汗。

而泰定帝、天顺帝父子死后,既无汉文庙号、谥号,也无蒙古汗号,相当于从国家和宗族两个层面,彻底剥夺了他们的正统合法地位。

天顺帝死了,元朝的内乱还没有结束。

因为元文宗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孛儿只斤·和世?(1300年-1329年),他是元武宗的嫡长子。按照元武宗、元仁宗“兄终弟及、叔侄相继”的约定,和世?才应是真正的帝位继承人。当年他被迫流落北方,得到了北方蒙古贵族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