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巧了,我曾见过三首诗,刚好可以回答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直播间里,许多观众都反应过来,搞清楚了“真相”:

“还是李教授聪明啊,这么快就搞明白了真实情况。”

“文化人真会玩,要不是有李教授解释,李杜也不怕大家都误会了他。”

“哈哈哈哈,估计李杜也不在乎这些误解吧。”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就已经和作者无关了,李杜说这些诗不是他写的,估计就是这个意思。”

“不止如此,以我对历史和古典诗词的了解,李杜的不同笔名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而且李杜创作的这些诗词都很符合那些人的经历和性情。”

“这么牛的吗?突然想到以前上学时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替某人写信,李杜这算是在替古人言志抒情啊。”

“所以李杜才说不是他写的,在他看来,这些诗词就是那些古人所写而出,他只是代为执笔!”

“妙啊!经过大家这么解释,我似乎能感受到一点李杜这么做的用意了。”

“我刚才查了一下李白的生平,才知道历史上还有个这么有趣的诗人。”

“唐寅也是啊,难怪李杜会用他们的名字来作笔名,我感觉他们的性情和李杜好像啊。”

“有一说一,应该说李杜像他们吧,你这说法属实是倒反天罡。”

“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一般来说文人相轻,但如果志趣相投,那文人之间反而更容易惺惺相惜。”

“李建业教授估计也是如此吧,他现在看李杜的眼神真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呀。”

“这我懂,我的老师看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就是李教授现在这种眼神……”

正如观众们所想的一样,李建业之前还仅是对李杜的文采敬佩,如今对他的个性也很是欣赏。

在李建业看来,李杜托名古人作诗,很有可能还有一个意图——让现代的观众去探寻古人的故事,去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

想到这里,李建业不禁有些迟疑。

自己还要问的第三个问题吗?

李建业这次上门拜访,原本心里还是存在着几分质疑和考校的心思。

所以这第三个问题,就是想要让李杜现场根据他的命题作诗。

想要彻底确认一下李杜的水平。

如果李杜只是用诗词来卖弄才学,沽名钓誉之徒。

那他也好压一压李杜,不要恃才傲物。

可是经过前两问,李建业才恍然发现,恃才傲物的是自己才对。

自己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杜的格局远远超过自己,难怪能作出如此风流不羁的诗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