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穿书必备赚钱法(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个明义堂的学子吃完早食后匆匆离去。
古代科举,寒门难出贵子,更何况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农家子。
每走一步,都是踩着家里人的心血,得幸考上了,全家心血没白费,从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万一没考上,银子直接打水漂。
从启蒙到正式踏上科举,光束修便不是一般农家能承受得起的,更何况笔墨纸砚书和赶考的路费。
就拿她家来说,卖菜方赚了钱,得到的银子还不少的情况下,林大江也没考虑过让林惊蛰去念书。
即便是现在,他当林惊蛰只是一时兴起而已。
当初看这本小说,林小满记得描写林家有这么一句话:上林村林贵家,祖上出过举人,上三代都是村里富户,有良田上百亩......
可分家时,林家剩余的地,五亩都不到了。
按照一百亩良田来算,一亩五两银子,那便是足足五百两银子。
算上给三个儿子娶媳妇和日常开销,就算刨去一百两吧,那剩下还有四百两呢?
从村学启蒙,有一定学识后便要去镇上的明义堂念书。
林小满记得三叔便是在明义堂读了好些年。
每日除了读书,便是和同窗好友参加茶会、诗会。
附庸风雅的地方,银子使得也很豪放。
说实话,背了那么多书,除了书院的旬考,似乎也没有学堂能组织一次正儿八经的“模拟考”,更不存在“刷题”这一说法,因为历年的科举题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农家子想得到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只读书,不验证,到了正儿八经的县试直接慌了!
另外,走科举还不能闷着头皮死读书,除了书上的内容,还流行游学。
说直白一点,就是旅游,用读书人美化后的说法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
可不管是读书还是行路,都要有白花花的银子。
不像现代,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高中和大学,只要是公立院校,学费都不算贵,正常的家庭完全承担得起。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可古代就不同了,一个偌大的村子,读书人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古代农家子中举的少之又少。
就算家境殷实的人家,往往也止步于童生、秀才,往后便是在村里或镇上做个教书先生,或者和林大河一样,在镇上做账房。
而这些没中过举人的秀才、童生在村学或镇上的学堂教学生,只能照本宣科地讲授他们所学所知,知识面是有局限性的。
刚才听到几个学生说有嘉林县历年的县试试题,她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印历年科举试题。
就像现代的真题卷一样,后期再出个模拟卷,学子们一定争相购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