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养猪知县?(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少峰确实有养鸡养猪的想法。

按照朱重八朱皇帝制定的俸禄标准,像杨少峰这样儿的七品县令每个月能领到七石左右的大米,折算下来大概就是一千二百斤米。

按照每人每餐摄入一斤米来计算,杨少峰每天吃掉三斤米,一个月顶多不过吃掉一百斤左右,别说杨少峰现在正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特殊情况,就算杨少峰养活一家五口人也尽可以敞开了吃,还能剩下一部分粮食拿去卖。

当然,俸禄这玩意儿并不是只能这么简单计算,因为大明的官老爷们还要养幕僚,要自己雇佣轿夫、佣人、侍女,还要迎来送往,还要孝敬上级,很多乱七八糟的隐形支出全靠官老爷这点儿俸禄是根本不够用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跟朱重八朱皇帝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朱重八朱皇帝先是当过放牛娃,后来又当过和尚,再然后是参加反元义军,一步步的当上了皇帝,所以朱重八朱皇帝知道耕种有多累。

在朱重八朱皇帝看来,一个官老爷不事耕种,只要在官衙里动动笔杆子就能拿到一千多斤粮食,这个俸禄足够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拼死拼活干上好几年,再加上县衙里边还有相当大的地方可以用来种菜,这个俸禄已经够高的了。

相比之下,宋朝的俸禄就要高得多,因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大出身于军事地主家庭,虽然说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从小吃穿不愁,也不用耕田放牛,而且赵大是一步步升官升上来的,先后做过刺史、节度使,他很清楚官老爷们要迎来送往,要养幕僚、佣人、侍女、轿夫,他懂官场上的潜规则,所以赵大才会直接定下高工资。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大宋的官老爷们确实舒服,拿着高工资,还不用承担太多的责任,但是官员舒服了,就意味着百姓的负担更重了,百姓会过得很辛苦,所以大宋三百年社稷,年年有人造反。

而大明的官老爷们则是钱少事儿多,随时都有掉脑袋的风险,但是在大明早期的老百姓活得却相对要轻松一些,偏偏笔杆子又掌握在文人的手中,于是大明朝的俸禄就成了历朝历代最低,朱重八朱皇帝也成了残忍嗜杀的代名词。

杨少峰现在孤家寡人一个,不需要考虑钱是不是够花的问题,剩下的就是考虑怎么吃好的问题。

想要吃好喝好,肉类蔬菜都必不可少。

偏偏蒙元刚刚跑路,大明刚刚立国,一场元明交迭的战争打下来,不说是满目疮痍吧,也只能说是百废待兴,百姓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存粮,更加说什么肉食蔬菜之类的玩意儿。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少峰才想到了养鸡、养猪。

一旦养殖业上了规模,以后就有源源不断的肉食,肉食摄入量大了,粮食的摄入量就会减少,就有更多的粮食可以拿去卖,把卖粮食的钱攒下来,哪怕以后不当这个破官儿,也有足够的本钱去买更多的地。

而在这个过程中,养鸡、养猪产生的鸡粪、猪粪在经过沤肥处理后拿来当化肥,从而能提高粮食的产量,百姓也能跟着受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