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农业之忧(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是李俊开着车,和郭世红跟上了前面的小轿车。

谭润峰同志对陈晋道:“小鬼,苏老的信你也看过了,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好的,领导,那我就结合我以前在福利院的时候的所见所闻,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嗯,你说嘛。”谭润峰同志含笑道。

陈晋思索了一下,开口道:“领导,必须承认的是,建国的时候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的现状是第一、土壤没有优化改造,肥力差,第二,灌溉水利设施落后,基本靠天吃饭,第三,农民缺乏农业技能,仅仅只是会种地而已,第四,缺乏优良的农产品种子,第五,缺少化肥,第六,缺乏农业机械,以上原因导致我们虽然有大量的土地,但是没有足够的产出,生产效率低下,老百姓都吃不饱。”

“那么,从建国到现在十五年了,这个现状改变了吗?”

“我认为有些地方有提高,但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比如国家集中建设了一大批灌溉水利设施,这一点很好,农民也接受了一些基础培训,但其他条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的农村还会产出不足。”

“农业要实现高生产力,必须具有刚才说的七个条件,现在的生产大队只不过是把人堆在贫瘠的土地上做一些低效的劳动而已,所以可能有些地方自然条件特别好,农民特别勤劳,会出现高亩产的情况,但是大部分地方应该说农作物亩产会提高一些,但提高的程度不会太大。”

谭润峰同志思索片刻,叹了一口气道:“华夏想要发展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

语气中的萧瑟和郁闷很是明显。

陈晋劝慰道:“领导,国家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不能太着急,您看我们国家到现在建国十五年,刚建国那会儿是什么环境?长达百年的战乱,尤其是倭国人的入侵严重破坏了华夏的经济,把大半国土打成了一片废墟,这也是我特别痛恨倭国人的地方,到现在我们能让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已经是很伟大的成就了。”

他这话倒不是仅仅为了安慰谭润峰同志。

要知道1949年华夏建国的时候,华夏国民经济总产值为123亿美元,人口5.4亿,人均GDP仅有23美元——世界垫底(倒数第1),连寮国、缅国,还有已独立的阿福利卡洲国家都不如,印国无论工业、交通(尤其铁路、公路)还是人均GDP都远远把华夏甩在身后。那时候华夏连常见又简单的火柴都不能独立生产,更别谈有什么工业了。

这是横向比较,如果纵向比较,1949年同华夏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3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1949年,钢产量仅15.8万吨,煤3243万吨,粮食万吨,棉花为44.4万吨,分别比1936年减少80%、48%、25%、48%。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