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神游陆(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理说,金兵调集的粮草,应以麦粟为主,为何其中出现这么多的大米?如今长江之北,除却牢牢控制在宋军手中的粮仓,储存的粮食早该被运走。运不走的,也已一烧了之。
沈放粗略估算,此番运粮,大约在五万斤上下。
此处大营,化为五片,一片两小营,一小营五百人,此间至少也有五千人。
军中伙食,自然还有蔬菜肉类,但来路却不与主粮一起。而且眼下仗已打了一年,军中的给养也是越来越差。士卒全靠粟米饱腹,又要打仗,消耗巨大,一日饭量小的也能吃两斤。这五万斤粮,也就抵的五六日。
半个多时辰,收拾已毕。押运的金兵叫民夫拉起骡马空车回转。路上又在路上捡到一个倒霉蛋,还是个瘸子,一样被抓进了队伍之中。车队回转,走到天黑,又行了七八里,到了一处镇子。镇上左右,都有重兵把守。巡逻的士卒,随处可见,比军营之中还要戒备森严。
镇名杨家镇,镇上人早已跑光。但这镇上有一处粮仓,规模更是不小,足足八间大屋。每间都在七丈余长,四丈余宽,高也有丈余。
自古原来,储粮便是天下一等大事。不管是民间粮仓,官府粮仓,军之粮仓,皆是重中之重。
隋唐与宋之早期,储粮仍然多是地下和半地下的仓窖储粮。但南宋之后,因南方更为潮湿,多以地上的仓屋为主。《天圣令·仓库令》乃是唐宋粮仓管理的集大成者,对粮仓和存粮,皆有明确规定。
地下半地下的仓窖,首要防潮。“诸窖底皆铺稾,厚五尺。次铺大稕,两重,又周回着稕。凡用大稕,皆以小稕揜缝。着稕讫,并加苫覆,然后贮粟。”“诸仓窖,皆于城内高燥处置之”。若地下湿,不可为窖者,造屋贮之”。
隋朝时,初对粮仓规模定下标准,为“窖容八千石”,隋朝一石为一百零九公斤,一个标准粮仓,能储粮八十七万斤。但其实粮仓不会放满,一个粮仓,正常存量,也就五十万斤上下。
寻常一立方可存粮一千五百斤,这八间大屋,若都装满,至少也有四百万斤粮食。可供十万大军,二十日之需。
八间大屋更是重兵把守,外围高筑围墙。墙内还有些屋舍。沈放等人都被赶到一处院中。天色已黑,不多时真有人送来晚饭。大桶的粟米粥,还有大饼咸菜。
沈放怕惹人耳目,也不敢打听什么。归元剑杵在身前,更是蹲也蹲不下来。草草吃了几口饭,正想找个地方窝着歇息,待人都睡下,自己在起来打探一番。
谁知大半人还没吃饱,就有一队金兵进来,喝令道:“起来,起来,都起来,卸车了。”
沈放跟着到了院外,就见大院门口,牛车马车骡车驴车,正络绎不绝而来。大院容不得这许多车辆,全部停在门口。车上密密麻麻,垒的又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一众民夫被赶上前卸车,将麻袋扛进大屋,一层一层摞起。
沈放留意看了,这番运来的,又都是大米。
押运的人更是奇怪,为首的乃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商人,赶车的民夫,一看便是宋人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