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历史被篡改的遗憾(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嬴政扫了扫落在肩头的雪,如约而至的立冬初雪碍了天下人观看天幕的视线,这让他有些不喜,更多的不喜却是来自于天上的这个清朝。

“这清朝旁的历史朕是一点都不想多看,若能快些看到后世子孙杀光这帮外族,恢复华夏便好了。

数千年来我华夏百姓们已经过得够苦了,就让朕快些看到他们过上好日子吧,我秦人也都盼着这一幕。”

……

【面对准噶尔的入侵,康熙决定御驾亲征,以此予以准噶尔最沉重的打击。

公元1690年,清朝发兵十万大军开启北伐。

兵分两路出塞,向准噶尔领地发动进攻。

准噶尔一方有劲骑两万余。

双方在乌兰布通爆发了激烈交战。

由于战术安排仓促,清军阵形混乱,遭噶尔丹预备队骑兵冲击,清军死伤无数且仓皇撤退。

之后,清军调整战术,以火器为前列,进攻中坚,集中火力轰击“驼城”,噶尔丹军的驼城防线逐渐被攻破。

最终噶尔丹仅带领数千人逃脱,清军取得胜利。

此役清军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歼灭了准噶尔的有生力量,使蒙古地区得以安定,有力地打击了噶尔丹的势力,维护了清朝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

公元1695年,噶尔丹率军卷土重来,再度侵略喀尔喀至克鲁伦河流域。

次年,康熙帝亲率九万大军再次讨伐,部署三路军队。

中、西两路大军会于土拉,夹击噶尔丹军于昭莫多,噶尔丹大败西逃。

1697年,康熙第三次出兵准噶尔,噶尔丹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最终噶尔丹饮毒自尽,其分裂叛乱也陆续被平定。

噶尔丹虽然死了,其部众也四散逃亡,但准噶尔部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准噶尔的势力将在后来逐渐恢复,再次与清朝对抗。

康熙征战半生的同时,也在积极治理内政。

着重治理黄泛灾害,六次南巡,视察河工。

对经济方面,曾多次下令减免钱粮,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生育、发展纺织、瓷器、商贸,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但这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一直被后世质疑、诟病。

尽管这时期农业有所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但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土地兼并问题激烈往往是要到王朝末期才会出现。

而此时的清朝才只进入到前中期。

关键原因就在于清政府至始至终都没有大规模推行均田政策,也从始至终都没有将百姓当做真正的子民,而只是犹如牛马般的生产工具。

劫掠成性的满清贵族将天下土地视为自己的私产,为了安置八旗子弟和发展自己的庄田经济,实行跑马圈地政策。

他们在北京周围及直隶等地大量圈占土地,骑着马,拉着绳,在规定的区域内马儿跑到哪里,哪里的土地、汉民,以及汉民的财产房屋,就是贵族们的私产。

加之那些投降清朝的汉人将领和地主,也都到了高官厚禄与土地赏赐。

诸多压制汉民的剥削政策,使得许多汉族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